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从传统唱片市场到音乐现场演出再到现如今如火如荼的音乐节,不断更迭的音乐娱乐新模式见证着市场“优胜劣汰”。
从最初的张北草原音乐节、迷笛、草莓、摩登雄霸天下,到如今大大小小音乐节遍地开花,在资本的注入下,音乐节已成为国内音乐市场的热门产业。数年时间,音乐节从一个因为共同音乐爱好而聚集起来的欢乐场,逐渐发展成了一个集旅游、餐饮、交通、演艺、经济等多维度行业的成熟完善音乐生态系统,如今每年国内音乐节多达200余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音乐节市场的井喷式发展也随之带来了同质化严重、精品化稀缺等各种问题,“赔本赚吆喝”更成了诸多音乐节的普遍现象,面对繁华背后的泡沫,音乐节市场将何去何从?当资本逐渐回归理性,音乐节的背后制造者又该如何寻求转型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曾成功参与打造张北草原音乐节、上海滴水湖阳光音乐节和南昌梅岭伶伦音乐节的操盘手,北京阳光新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事业三部总经理许欣,作为十几年的演出行业参与者与见证者,他对于这些问题有着独到见解与心得。
从音乐欢乐场到混搭娱乐消费场地
受众文化的需求远远不止是音乐
音乐节并非是近几年的新兴产物,早在18世纪的英国,它就以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登上历史舞台,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英国音乐人与音乐追崇者们狂化的圣地。相比之下,中国的音乐节起步晚、入门也晚,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它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对位当下年轻受众群体们的享乐观、也契合眼下市场的利益趋向发展,中国的音乐节一经“着陆”,便迅速被受众、多方资本拖拽前进。环境开阔、音乐元素多样、资本的大力投入……音乐节在中国音乐市场提供的“温床”下,带动了旅游、餐饮、交通、演艺、经济一条龙的迅猛发展。
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工作室;祥音声乐学校全国咨询热线:13342450088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