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与接续
呼和浩特的内蒙古艺术学院,是此次草原之行的起点,也是音乐采录的第一站。在学院小演出厅,长调艺术家扎格达苏荣、马头琴演奏家陈巴雅尔、四胡艺人伊丹扎布、说唱艺术家李双喜和安达组合成员青格乐等先后参与录制,内蒙古传统音乐的样貌依稀展现出来。
7月22日,中国音乐地理团队抵达乌梁素海之畔的乌拉特前旗,牧民歌手演唱的乌拉特长调民歌,让乔建中教授和他的学生杨玉成教授发现了有待探究的学术空白。
乌拉特草原位于蒙古高原西南,南方是河套平原,兼有牧区和农业区。当地蒙古族是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撒儿十五世孙布尔海的后裔。乌拉特地区民间音乐以民歌为主,其中“希鲁格道”一般在宴会或仪式上演唱,也被称为“宴歌”。民间认为,“希鲁格道”是18世纪乌拉特文化巨擘梅日更葛根所创作,共有81首。
当日参与录音的歌手苏亚乐图,家里有1000多只羊,还有几百亩地种玉米,被乔教授戏称为“牧主”。他能唱40多首长调,是国家级传承人,和同伴现场录制的12首歌曲中,11首出自“梅日更葛根八十一首希鲁格道”。这些歌,是苏亚乐图的父亲传下来的。这位当地民歌传承的关键人物原是庙里的喇嘛,擅长演唱长调。离开寺庙后,他白天上班,晚上就找年轻人传授民歌。和苏亚乐图一起参加录音的歌手差不多都年过六旬,是当年一起学歌的朋友。
苏亚乐图回忆,1997年乌拉特地区通了电,牧民晚上都看电视,几乎不唱歌了。十多年前,唱民歌的只剩下他们这一群人。所幸,本世纪初推出的非遗政策延缓了民歌衰微的进程,最近三年,苏亚乐图每周都去当地小学,一首接一首地教孩子们唱歌。
“这次来到乌拉特,我们才知道苏亚乐图的父亲对当地长调传承的贡献。”乔建中教授说,“找到了传人,就能梳理传承脉络。”
乌拉特衍庆寺的蒙语诵经也经历了艰难的恢复历程。几十年的天灾人祸,佛堂被毁,经书散佚,僧众也被遣散。近年来,寺庙才渐渐恢复活动。2010年,世界现存唯一一部蒙文抄写、蒙语诵经经书在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被发现,经影印整理后在中国出版,衍庆寺才得以恢复完整的蒙语诵经仪式。录制现场,12位喇嘛各司其职,仪式上多种乐器轮番登场,乐音肃穆庄严。
乌拉特前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陶格斯自2006年开始负责非遗工作,与传承人们一起出钱出力,推进当地的非遗传承。乌拉特民歌和蒙语诵经的传承故事,体现出内蒙古民间音乐传承面临的挑战与希望。
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工作室;祥音声乐学校全国咨询热线:13342450088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