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音乐传习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灰腾河草原上,牧草过膝,牛羊肥美。阿巴嘎在蒙语里是“叔叔”的意思,这里的人们是成吉思汗二弟别力古台的后裔。阿巴嘎旗是蒙古族长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潮尔道、短调、马头琴、英雄史诗、佛教音乐、阿斯尔等也有流传。“这里出了许多音乐大人物,尤其是哈扎布,是长调潮尔道到目前为止的最高峰。”杨玉成说,“再走一点就是哈扎布的牧场,他的牧场真是风水宝地,上次我们去,草比车还要高。”
生长在这片草原上的苏依拉图,做过警察,后来回到了牧场。7月13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潮尔道传习所在他的牧场成立。7月28日,中国音乐地理项目团队来到传习所,录制拍摄了潮尔道国家级传承人苏依拉图和芒来,以及孟克、丹·道尔吉、巴图巴雅尔等歌手的演唱。
潮尔道源自北元宫廷音乐,新中国成立前只有蒙古王爷的歌手才能唱。“演唱从《旭日般升腾》开始,结束的时候是《圣主成吉思汗》。”2006年,杨玉成带着导师乔建中教授的课题来到这里做田野调查,“那时候潮尔道几乎没什么人唱了,”他回忆,当时长调的生存状态也很不好,“做普查的时候,2006年、2007年,只有乌珠穆沁的牧民唱长调,在阿巴嘎旗找不到歌手,年轻人都唱流行歌曲。”
2010年前后杨玉成再来到阿巴嘎,发现会唱潮尔道的人多了起来,“其实过去也不是不会唱,只是不唱,所以没人知道。后来开始办各种长调比赛,马上(能唱的人)就出来了。”对潮尔道歌曲的发掘也有了突破,“大家去民间找,又发掘出十来首,现在一共有二十来首歌。”
致力于蒙古族口传音乐研究的杨玉成是潮尔道复兴的关键人物。他说,蒙古族尤其是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特别有文化自觉,苏依拉图自己出钱造传习所,道尔吉写作出版了民间音乐专业书籍,都是自发的。
杨玉成也认可非遗对民间音乐复兴的作用。“蒙古族把非遗这项政策运用得最好。政策一出来,从政府到民间,立马自觉利用它来发展,出版了很多书和光盘。”作为蒙古族学者,杨玉成把录音资料送给民间歌手,帮助他们参评传承人,眼看着原本普通的牧民成长为具有传承人品格和品味的艺术家。
乔建中教授说,传统、传承、传人,三个元素决定了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阿巴嘎草原上的景象对此作出了诠释。
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工作室;祥音声乐学校全国咨询热线:13342450088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