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戏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隋唐以后在民间常能看到。据史料记载,它是在继承前代歌舞、百戏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这种戏曲常伴有故事情节,人物不多,有少数角色扮演,边唱边跳,可以说是现代戏曲的雏形。
歌舞戏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杜佑《通典》,属于“散乐”,剧目和内容的记载见于唐代数种著作。其中著名的歌舞戏有《大面》《踏摇娘》《拨头》三种,《踏摇娘》收录的最为完整。但这几首戏曲都没有剧词和曲谱。
歌舞戏对后世来说,是宋杂剧、金院本和宋南戏的先声,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基石,在戏曲史和音乐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歌舞戏从北齐到唐代,一些角色的扮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女的可以演男的,男的也可以演女的。当时歌舞戏的道具已经很完善了,像历史悠久的面具也已经应用在歌舞戏中,如《踏摇娘》中的丈夫,《拨头》中的遭丧者,都是带着面具来演的。
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工作室;祥音声乐学校全国咨询热线:13342450088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