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廖昌永、雷佳都来了!中国要有自己的“民族声乐学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 日前,首届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上海论坛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这是全国第一次把理论研究和民族声乐教学融在一起,跨学科、融学科。”上音院长廖昌永介绍。
上音自1927年创办之初便在国立音乐院建院章程中阐明办学方向为“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多年来,上音的周小燕、王品素等著名声乐教育家更是培养出多位享誉国内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如鞠秀芳、常留柱、才旦卓玛、何纪光、冯健雪、宗庸卓玛、肉孜·阿木提等。
廖昌永说,当今世界在声乐领域有很多学派,包括意大利派学派、德奥学派、俄罗斯学派等,而他本人在多年前就提出过“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想法,而这次民族声乐上海论坛的举办,正是“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向前迈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有好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好的歌唱家、好的声乐教育家、好的声乐理论家。”
国家一级演员、歌剧表演艺术家、解放军文工团副团长雷佳则在论坛现场向公众“安利”一份她正在从事的重要工作——“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
今年,雷佳在深圳声乐季期间发起了“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尝试突破东西方声乐文化的壁垒,让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这两个平行线找到平衡,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唱好中国作品”上。
这次培养计划的招募,让雷佳看到了中国声乐界庞大的“人才储备”。报名通知发出一周后,几个报名公众号的阅读量累计达到几十万,同时收到2000多封报名邮件。这2000多封邮件,在雷佳看来,“数目真的不小”。所有报名人都必须提交两个不同规定类别的演唱视频,为了符合培训、展演和比赛的要求,报名人还必须准备四首以上的曲目,其中中国声乐组(含民歌改编)1首,戏曲片段或曲艺片段1首,古曲或中国艺术歌曲1首,中国歌剧咏叹调1首。西洋声乐组则要求提供报名者用不同语言演唱的早期外国作品一首,外国歌剧咏叹调一首,古曲或中国艺术歌曲一首,中国歌曲咏叹调一首。
“这样复杂的条件下,2000多人报名属于’海量’。”雷佳说,培养计划最终决定放开旁听,整个声乐季期间,全国各地5000余人次旁听了这堂“大师公开课”,其中不乏声乐系主任、教研室主任。
实际上,无论是从人才储备还是作品储备角度来说,创办中国民族声乐学派都已不再仅停留在“梦想”阶段。廖昌永认为,人民的满意度、欢迎度是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判定标准。
从中国民族歌剧长期创作实践来看,那些贴近时代描写人民的作品都能得到群众的喜爱。《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红珊瑚》《党的女儿》讲述的是革命斗争故事,《红霞》《江姐》描绘的是革命英雄人物,《小二黑结婚》写的是婚姻自由;到了新时代,上音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讲述了守住底线的故事,《呦呦鹿鸣》则描述了诺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故事,《马向阳下乡记》描绘了科技扶贫的现状,《沂蒙山》则描写了军民鱼水情。
“高校以前并不是歌剧、音乐剧创作与演出的重镇,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没有合适的歌剧演出场地,没有大量经过锻炼的歌剧演出队伍,没有市场运营推广宣传的体制机制。但现在上音有了一座世界一流水准的上音歌剧院,它已经成为了上海的城市文化地标。”廖昌永说,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上音未来将致力于把中国传统的、民族的东西在世界舞台上发扬光大。
“正如茱莉亚音乐学院之于纽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之于伦敦,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之于莫斯科一样,上海音乐学院也是上海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部分。”廖昌永说。
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工作室;祥音声乐学校全国咨询热线:13342450088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