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满彻与《十一月的阶梯》:日本音乐的崛起
2020年1月8日晚,上海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余隆的率领下,携手多位独奏家,带来了一场融贯东西方创作的音乐会,三部在风格上大相径庭的作品被放置在一起,也折射出本乐季的多元理念。无论是周天的格莱美奖提名之作《乐队协奏曲》,还是由周挺演绎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或是上交在余隆棒下的表现,都展现了中国音乐家们在所具备的卓越才能。
本场音乐会受到不少资深乐迷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上述的理由,更因为开场别具一格的表演标志着日本作曲家武满彻的名作《十一月的阶梯》在中国的首演。为了这次演出,余隆特别委托武满彻之女武满真树邀请了两位音乐家参演:尺八演奏家柿界香以及日本琵琶演奏家久保田晶子,和特殊编制的乐团一同完成这次历史性呈现。而这次演出,也通过事先的诸多预热,引起了音乐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武满彻,这个阔别国内音乐舞台的名字,重新进入了观众的视野。
出生于1930年的武满彻,不仅是日本最具国际声望的作曲家,甚至可以说是亚洲作曲家在世界上的至高代表之一。他的作品被全世界各大乐团争相竞演,也受到作曲同行们的广泛认同和敬重,他从一个自学音乐的爱好者,成长为利用西方的先锋作曲技法表达个人精神世界和审美的自由自在的艺术大师,而由他担纲配乐的日本影片更让他广受爱戴,其间的历程堪称传奇。在作曲家即将迎来90周年诞辰之际演出他的作品,意义更多一分。
受到家庭的影响,武满彻从小就对音乐抱有极大兴趣,耳濡目染日本民族乐器和唱片中的贝多芬、门德尔松。他从自学创作开始,逐渐迈入专业学习,通过广播,他听到了弗朗克、德彪西等法国作曲家,也受到了驻日美军播放的爵士乐的影响。这些元素,都成为了武满彻日后创作中化于无形的元素。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批日本文艺界的有识之士结成了“实验工房”,为包括电影、戏剧、广播电视节目在内的各种形式进行创作,武满彻的创作不拘泥于科班的内容,也得到了不同行业的滋养。1957年,武满彻创作了《弦乐安魂曲》,日本舆论界充耳不闻,却被两年后访问日本的大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无意中在NHK的节目中听到,他给予了武满彻高度的肯定,武满也因此开始走上国际化道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武满彻开始为大量的重要电影作品配乐,在这些作品中,他运用了许多日本的民族乐器,尺八和日本琵琶是其中反复出现的,尽管这两件乐器在日本并不少见,但能将两件乐器进行搭配,并且用先锋的技法和极具个性的音乐语汇取得好的效果,武满彻无疑是第一人。在琵琶演奏家鹤田锦史和尺八演奏家横山胜也的帮助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二重奏作品《蚀》诞生了。这部破天荒的作品并不刻意追求演奏技法的创新突破,而是依然运用乐器本身的基本可能性,将全新的世界观赋予听者。
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工作室;祥音声乐学校全国咨询热线:13342450088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