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情绪的心理学原理是什么?
我们如何识别一首歌的情感?这是音乐理论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他们认为,不管是从已知的进化论还是其他角度来看,音乐自身的结构性层面都在以不同方式影响着我们对其所做的情绪性解读。
音乐中普遍存在的,能够“讲述”情感的那部分,被称作音乐编码(musical codes)。在著作《美学思想》中,理论家威廉·福特·汤普森和莉娜·昆托列举出一大堆能与我们在情绪层面进行交流的音乐编码。
从结构上看,这些编码包含的要素有和谐度、响度、与主调的接近度,以及整体结构的维持度。节奏是另外一种:当我们听慢节奏音乐时,我们往往认为它是平静或忧伤的,而听快节奏音乐则总是让人感到愉悦或躁动。音高也起到一定作用,但这还没完,以上这些不同要素之间如何变化和切换,也引导着我们对它们的解读(例如,快歌变慢则意味着歌曲情感发生了变化)。抛开歌词,音乐中实在还有太多太多说不完的东西。
但是,读懂一首歌的情感是一回事,实际感受如何又是另一回事。与此相关的理论非常之多。其中被讨论得最多的是思想家史蒂芬·戴维斯(Stephen Davies)提出的“情绪感染”概念,也就是说,我们会感染上我们自认为从音乐中获得的东西,这与我们从别人那里感染情绪的机制近乎一致。我们不是为音乐本身而悲痛,我们感到忧伤,是因为音乐在使用各种编码向我们传递这种忧伤。
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工作室;祥音声乐学校全国咨询热线:13342450088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