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乐观念剧《伎乐·24》首演成功 向世界发出成都的音乐之声
成都,千百年来一直是具有多元文化的世界东方音乐之都。在2020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跨越千年的“交响乐队”将国乐奏响,向世界发出声音——传统的未来。昨晚,筹备近四年,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成都永陵博物馆等单位主办的中国首部国乐观念剧《伎乐·24》于四川大剧院开启了全国公演成都首站。在演出当天,国乐观念剧《伎乐·24》吉祥物——伎乐熊猫“小乐乐(yuè)”首次亮相,在现场发放“彩头”。除此之外,剧目中的部分演员也与观众现场互动。让大家提前感受到新春国风年!
让文物活化 流连于观众心间
国乐观念剧《伎乐·24》精雕细琢,再现了大唐时期歌舞升平的盛世之景,除了让人拍手称绝的国乐经典,舞台上呈现出的唯美幻境也让人过目难忘。剧目精雕细琢,以“二十四伎乐”浮雕石刻为蓝本复原了大唐时期歌舞升平的盛世之景,让古蜀乐音越过千年奏响。
“擦肩而过”和“寻找”是国乐观念剧《伎乐·24》的关键词。“‘擦肩而过’的概念很多,比如说小孩儿的童谣,带有深远的传统文化记号,弄堂里的叫卖,城墙边的一幅小画,他们不经意的都在我们身边,都和我们擦肩而过,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正如总导演周文军所言,制作团队要做的是在传承保护中寻找,在细节、在身边寻找。剧目中有大家熟悉的曲目,如《月儿高》《霓裳羽衣》《蜀宫夜宴》等这些熟悉的曲目就是符号,是我们曾经认识的,但却“擦肩而过”了。在音乐中,找到一个共同点,找到那个时间段里的那个场景、那种感受、那种氛围、那种色彩。
《伎乐·24》作为“国乐观念剧”,其“国乐”是重要元素。而剧目最大的魅力在于现场,2020公演版《伎乐·24》所有的乐音均为现场演奏,在乐器上也增加了“对话”——现场增加了合成器。合成器所发出的声音,是生长,是鸟叫、流水、雨声、风声、水声、宇宙之声……剧目中“红衣女子”作为特点元素代表着现代人的符号,音乐配以合成器,二者结合增强了整部剧的观念性。
剧目整体分为四幕:序,“复原”古乐器亮相,将观众带入乐音的世界;《在古代》,缥缈浪漫,营造出唯美仙境;《那时月》,载歌载舞,雍容华贵,重现蜀宫夜宴;《将军归》,豪迈悲怆,离思万绪,戎马战场;《人间乐》,唱响人间美好,锦城丝管,流连于心间。
散文诗一般的叙述方式让国乐观念剧《伎乐·24》浸透人心,它像是一幅唯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将成都的音乐以各种时空和不同的情绪展现出来,让国乐深入人心。
“复原”大唐盛景 呈现东方美学
创新的行为是独一无二的,创新发生的瞬间也是独一无二的。国乐观念剧《伎乐·24》不仅尽量做到“复原”大唐盛景,更是将传统带入到当代的语境诠释,通过运用现代艺术加工和科技器材运用,将“新的成品”再放回古代情境中,在传承了经典的同时,做到了对传统的创新。
“让文物活起来”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需要落到实处的事,“怎么做”是关键。永陵博物馆与合作方活用成都音乐的历史佐证——“二十四伎乐”浮雕石刻,并以此为蓝本创作了国乐观念剧《伎乐·24》,让文物“复活”,从石刻走出来,走到人们的眼前。通过将国乐与国画、国绣、国服、诗词书法的融合,《伎乐·24》呈现出了灵动的东方美学。
剧目只是让文物走出博物馆的第一步。国乐观念剧《伎乐·24》从2018年“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获奖再到被大众认可,这仅是开始。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国之瑰宝所唤醒的文化需求,折射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恒久魅力。
截至2020年1月,国乐观念剧《伎乐·24》已收到来自北京、广州、杭州、南京、郑州、西安、重庆、长沙等城市的邀请,将计划全国巡演;与此同时,下一步将筹划在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开启全球巡演。
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工作室;祥音声乐学校全国咨询热线:13342450088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