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酒的初印象,是提着用竹篮盛着的地瓜干去村里的小卖部帮爷爷换散酒。酒是什么味道,我不知道,盛满酒壶后用剩余地瓜干换来的水果糖块,那是真的甜。
等我知道酒是辣的时,爷爷已经作古多年。那时,在我们农村,形容一个人过得好,常用“吃香的,喝辣的”表示,“香的”指肉,“辣的”指酒。爷爷过得好吗?记忆中的他,终年劳累,一辈子也没走出过生活的县城区域,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到临乡讨过饭。现在想来,“吃香的喝辣的”,二者兼备才表示过得好,若只有“喝辣的”,那生活真是“辣”的艰辛。
父亲不善饮,但每次田间劳作之后,定要倒上一杯酒,就着猪头肉一口口小呡,说是解乏。但我怀疑“解乏”只是他的一个借口,因为有时即便不在劳作之后,只要见到餐桌上有好肴,他也会顺手倒上一杯,夹肉呡酒。每次就那么一杯,二三两酒,几十年了,始终未改。
等我开始喝酒时,饭店已经遍地乡镇县城,在包间内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吆三喝六,不亦乐乎。散席时,定会有有人大醉酩酊,扶墙而行。
如果酒仅代表物质,代表这样的吃与喝,也太乏味了,那酒也不会有几千年的文化延存。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非常喜欢这首小诗,每次读来,都会在脑海中呈现出这样的画面:傍晚时分,屋外白雪纷飞,房内炉火正盛。摆一方桌置中,上面小菜五六,好酒一壶,然后静待知己,对饮,同醉。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与“好友未至,内心幸福”相比,酒,有时是寂寞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冷冷的一个人举杯向天,邀月饮酒,明月、自己与影子三者相对,便成了一酒局。但,这还是一种独酌,地面影子只会无言跟随,空中明月又岂解我心中之忧?人生,有些事只能一个人扛,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几年前,微博上有人发起以酒换诗活动,起句将韦应物的“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化用为“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以此续诗。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成为点赞最多的续句,续句引入了一个典故,当年勾践把酒尽撒江中,号令三军共饮江水,以励斗志。且不论整诗的优良中差,由开始个人借酒慰风尘,到最后赠与天下人畅饮众乐,这一转折令整首诗的精神顿时宏大,把一壶酒倾入江海,与天下人共饮,入世之心,出世之举,跃然纸上。
想来只有足够胸襟之人,才能续出这样的诗句。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