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015年:深陷调整,酒业震荡
白酒行业在中国不仅受市场经济规律影响,亦与政治经济体系关联紧密。
白酒行业长达八年的黄金期,积累的高库存、挤占经销商资金、集体非理性涨价等隐患,在2012年底遭遇三公消费限制后,开始爆发,行业深受冲击,部分企业出局。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细化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包括制止豪华铺张,出台新规狠刹会议费支出,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
限制三公消费措施的接连出台,让政务消费在高端消费领域退出,高端白酒首当其冲。而2012年底的塑化剂事件,使白酒行业更是雪上加霜,行业调整深度和广度前所未见。
在种种不利因素合力的情况下,高库存是2013年白酒行业的写照。2012年之后白酒产品滞销形势较为严峻,库存在2013年达到峰值,积压现象严重。
高端白酒销量下滑,让前期库存较高的经销商低价甩货,进一步扰乱了市场,高端白酒价格从此前的“高贵”风格走上了大众路线。
2013年,飞天茅台从黄金期的最高2300元/瓶,剧降至800多元/瓶,一度接近出厂价819元。出厂价在700元之上的五粮液,市场价格在650元左右,价格压力明显。
行业低迷,在当年度酒企业绩上已有反映。Wind数据显示,2013年度,在13家白酒企业中,除青青稞酒、伊力特、贵州茅台外,其余公司净利润都呈现下滑,其中4家公司下滑幅度超70%。13家酒企市值也从年初的5891亿元,一路狂跌至年末3297亿元。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