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从姥姥口里,我知道了那只香囊的来历。母亲让父亲找了针线,又把自己的方巾捎去,剪了,当做香囊布,才做成了两只香囊。”
说到这里,小雪哽咽了:“那块方巾,是父亲给母亲的定情物,是母亲的最爱,却因为我们,可敬的母亲,就把它毫不犹豫地给拆了!”
也许,在母亲认为,这些付出都不算什么。但在小雪心里,却深深烙下了印痕。
去年端午节,我陪小雪回过一次崇州。那个时候,我对崇州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当地的民俗,比如临盆三朝, 就是给小孩沐浴、穿衣,抱至神龛前鸣鞭拜宗祖,俗称为“做三朝”;“六月六,晒红绿”(指翻晒衣服);还比如祭酒祖仪式,四川金盆地集团的种酒大会等等,有的和我们北方大相径庭,有的却截然不同。“七星追日月,天地种崇阳”,酒是怎么种的,第七届种酒文化节给我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们坐着火车,崇州的山,崇州的水向我们扑面而来,好像要一头撞进我们怀里。它们是那么热情,那么亲切,那么雄伟,那么一见如故,让我一下明白了陆游的那首诗:“淋漓诗酒无虚日,判断莺花又过春。”小雪笑我,说这是崇州让你动情了,文人墨客就是爱认故乡。我反驳一句,祖国的田园山水那就是文人墨客的故乡呀。
我们到的那天,村里正举行“欢乐端午节”农事体验活动。一场激动人心的包粽子、包饺子大赛正是高潮。崇州人对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非常重视,这样的活动每年必搞,人们在这一天纪念爱国的屈原,纪念忠义的伍子胥,登高,饮酒,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悠悠的乡风从远古一直吹到现代,它裹挟的田野的香气,丝毫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新鲜馥郁,氤氲到每一个角落,滋润到每一个心灵。
没有一种风比乡风更令人陶醉。虽开不见,却无处不在。那些历史遗迹、诗词长廊、家训牌匾,文明对联,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乡风过处,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晚上,老乡拎来一瓶崇阳酒。我的舌尖被一丝若有若无的药香所诱惑,从舌根到食道到胃,一股热流飞奔而下,清纯顺滑。老乡说,这酒就是“种”出来的,将生态原酿用陶坛封存,深埋土里,经过天然的沉淀和发酵,白酒慢慢老熟。酒是时间的产物,越陈越香甜。就像现在的崇州,在文化的陈酿里,浓郁,芬芳,品上一口,让人熟稔,安心。
酒香过处,满是崇州。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