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我们四川处在南北地震带中段,地震的特点是频度高、强度大、灾害重。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大家都记忆犹新。
但是,说到川酒“大地震”,而且我们崇庆县是“震中”,影响很大,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有必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回顾一下那段历史,提醒人们记住那次事件的教训,以作为后来的借鉴,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能触类旁通,更是大有裨益。
1982年4月。
人们都说,最美不过四月天。那正是真正春暖花开风光好的时节,人们都沉浸在桃红柳绿,百花争艳的浓浓喜悦氛围中。谁知道,川酒“大地震”来了。
那年四月,北京市卫生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供销合作社、第二商业局在《关于对外埠白酒处理意见的紧急通知》中称:
该市相关部门从1981年10月起检查了978种外埠酒的质量,对每种酒的酒度、甲醛、杂醇油及铅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检测结果有230个品种的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严重的超标几倍甚至数十倍,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已决定立即停止这230种白酒在该市销售。禁销的230个品种中,四川就占73个品种。名列全国各省市之冠!有关媒体当即披露了这个情况,引起很大震动。
四川的酒本来在全国有极大优势。这73种酒被禁在京销售,被逐出北京,“一个老鼠都能整坏一锅汤”,试想一下,这对川酒的形象和声誉将带来多么大的损害!那川酒还能在其他的省站住脚么?
消息传回四川,可想而知在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中引发的震动是何等之大!简直是一次酒类“大地震”!
还有更令人一听脑壳就大的事:73种劣质酒中,当时的邛崃县占11种,大邑县占13种。崇庆县独占24种,恰好是前两个县的总和。3个县相加共48种,在73种劣质酒中的占比接近百分之六十六。
当时有人说,崇庆县的劣质酒真可谓“劣冠全川”,是川酒“大地震”的“震中”。
当时在大家都受到震撼的同时,省有关酒类主管部门冷静地对73种劣质酒的生产厂家一一进行核对,发现这些酒绝大多数都不是国营酒厂的产品。以崇庆县为例,24种劣质酒由21个厂生产,其中3种由国营酒厂生产销售,21种由19个公社办酒厂生产销售。
酒,是崇庆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震”,把大家都整得悬吊吊的,令人揪心啊!
编者:全文未完,敬请关注下周一《北京禁73种川酒“入城”》系列之二:为重拳整顿做准备。
(文/雷仕忠)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