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种乐观精神叫“人定胜天”,人定,是指人心若能安定,不受外界干扰或不为外物所动,就能改变命运造化。人心安定,人才可创造内心的和谐,身、心、灵和谐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道家强调“道法自然”,佛家也强调“依正不二”。这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哲学里也非常普遍。
所谓万法归宗,一切哲学思想的诞生,都离不开生养的土地,究其根源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不仅塑造性格,也反映了地域特征和人文情怀。
对于生活在华夏土地的中华儿女来说,自古以来的融合与交流,让我们产生了兼容并包的思想与风骨,“和美”的文化特色,成为了每个人骨子里极具代表性的性格烙印。
和美,即“和谐尚美”,“和”是核心、目标,“美”是特色、途径。和谐是指在事态发展中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尚美是崇尚美好的境界,追求身心与自然的纯粹与和谐。
中国人关于“和”的解读很多,“和而不同”讲究一种平衡自我与他人不加干涉;“鱼水和谐”形容夫妇关系如鱼水般协调相处;“曲高和寡”讲求一种深邃的理想与孤独;“和光同尘”则讲求一种放下自我的洒脱……
对于“美”的理解,则体现为美好的向往,对山川大海的歌颂,对高风亮节的敬仰,对世间美德的赞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以和为贵,融合包容,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性格标签。和美不但是一个人的追求,也是一个社会的追求,作为个人只有身心和美,才能健康快乐;作为社会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和美,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安宁、稳定和发展。
因此来说,和谐与美满是中华儿女人生幸福的标签,也是人们生活中最朴素的向往……
透过历史长镜头端详,和美文化的源远流长,见证了今日中华文明的繁荣多彩,也在文人骚客的笔墨之中书写出精神与文明的向往。
而在对于“和美”的向往中,酒的存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在亦真亦假的幻境里,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哲学问题;“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在推杯换盏的狂欢里,放下流浪与朋友相拥;“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陶渊明在一饮而尽的相邀里,找到梦寐以求的纯真与洒脱……
几千年来的世相变幻、人事浮沉——古人的智慧与哲思,暗藏在那短小隽永、意味深长的诗句里,也藏在一盏清欢,乐在其中的酒杯里。
酒在过去的千百年间,为我们带来灵感、点燃激情、平添乐趣,中国人关于和美的向往,托物言志,借酒抒怀的豪放,也正是发乎内心的顺而不从、善和不善斗、心灵淳朴、积极乐观等性格特点的融合。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