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离不开酒,这不光是北宋诗人王禹俏的诗句“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里说的,还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何处难忘酒……寒食月明前”里说的,更是我们烟花三月下崇州亲身体验到的。
从来到走,我们在这个说话彪悍却内心细腻的城市喝了三瓶酒,我们用酒调浓了缅怀逝者的惆怅,也用酒沉醉了异乡踏春的快乐,最后用一杯酒惜别故人,窖藏情谊,等待再次开坛。整个崇州行简直就是泡在崇阳酒里了。
第一瓶酒其实我们没有喝,也可以说不是我们喝的。在那个北方仍飞雪飘飘的日子,我们来到一直向往的崇州,参观的第一站就是宫保府,也就是清代官员杨遇春的府第。
在崇州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据说,修建宫保府时杨家与邻居家隔墙发生矛盾,时任陕甘总督的杨遇春接家信后,回信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读完这首诗,心里豁然开朗,心里也记住了杨遇春的名字。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杨遇春一生经历战争数百次,身先士卒,冲锋在前,1826年平息新疆张格尔叛乱时,稳坐炮弹纷落之地,却毫发无损,道光皇帝称之为“福将”。他又体恤民情,宽容大度,令人敬佩。
杨大将的面前,有鲜花,有供品,还差我们一瓶酒。我们要把美酒敬赠那些为国抗战的勇士,包括著名革命英雄张露萍等千千万万的英勇烈士,我们把追思的情怀寄托在酒里,坚强的我们不流泪,让酒滴代替泪滴,让酒香缕缕传递我们的心香一瓣。
就是这个时候,我们记住了崇阳酒的味道。它带着丝丝的药香,粮食陈酿的清香,钻进我们的鼻息。以至于当崇州媒体人了之先生请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点名:“喝崇阳!”
在崇州游玩,没有个向导玩不好,不尽兴。要知道,但凡敢称“翡翠之城”,崇州定有“牛叉”之处。能让你一眼望穿,那不叫崇州。道明竹艺村的竹编里透着匠人的神韵,罨画池的清波里有陆游的家国情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丛林里,国宝大熊猫在美美地睡觉……就连了之先生自己的“了然之居”,也让我们大开眼界。
经过一条有些许落叶的青石板小道,这座川西民居风格的所在就映入我们的眼帘。叮咚作响的水池,接纳的是磨盘出口流下来的水。磨盘的上方,是一只冒着烟的水壶。
墙上有书法,木架有奇石,角落有根雕,往来是白儒,真是一个雅致所在!
文人雅士,谈诗论画岂能无酒!主人捧出纯酿多年的崇阳酒,让大家的雅兴再翻一翻。春光明媚,不可辜负,“酸汤” 多,酒亦多,“怀远三绝”又上桌,此情此景,“千杂”一回又何妨?
我们仰慕了之先生住在这样一个宜居的城市,可以没事品品美酒,玩玩石头,聊聊崇州。我们甚至觉得听听崇州话还蛮好听的,我们还学了一句“非J2港”,哈哈。
快乐的时光总是匆匆。“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归期到,友情更浓。临别,了之先生又摆酒一场。
此番酒间,我们以酒为肴,深聊起金盆地酒业发展的大好前景,聊起金盆地酒文化的泱泱盛事,聊起酒的诗,酒的画,酒的书法……聊得酣畅淋漓,不醉不归!
何日君再来?悠哉品崇阳。清明和风畅,对酒醉花堂。
清明约崇阳,一段美好的过往!
(文/刘耐岗)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