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字发自内心又能穿透内心。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这是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里的句子。乍读到这些文字,内心便如晨露盈盈于蛛网。沈复终生都梦想归隐田园,夫妻厮守的幸福,却终未如愿。
其实,幸福本就简单,藏在转身之处。
少年离家,只身一人,闯荡江湖,形单影只,尝尽冷暖。一次,出门送货,遭遇剐蹭,赔掉了几个月的薪水。正值春节,打工的人都在返乡,我没有钱买车票,只能留守。厂子停了工,宿舍已经空空如也,树上的叶子也掉个精光,我缩在被窝里不想起来。心里想着写一封信,说今年不回去了。可怎么瞒过父母呢?
我甚至怪父母没有能耐,不能继续供我读书,不能给我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怨自己生在贫困人家,没有翻身的机会。这信不写也罢。
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门开了,进来一个人。原来是看门的李大爷。李大爷是城里人,和老板好像攀点关系,他有个特点,就是从来不带笑模样,总是对我们横眉立目的,让我们一帮小年轻看了就害怕,出门进门都躲着走。
他规定九点关厂子大门,过一分钟都不带等你的,活该你回来晚了,在外边待一宿。当然那时候还是夏天,也就是挨挨蚊子咬,真若是冬天,还不冻坏了。我们都长记性,后来再没有晚归的。李大爷管得宽,年轻人打麻将玩赌了,喝大酒了,他都要管,不像个看大门的,倒像个大管家。有人传言他是老板的亲爹,后来听说老板不姓李姓孙,谣言不攻自破。
已经是小年了,外面街上都是置办年货的人,家里也开始扫房了,李大爷不在家忙活,跑来干什么呢?我赶紧起床接待他,请他坐下来。
李大爷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我一看,是一瓶酒,金盆地。他一拍脑袋,说忘了,还有。说罢推门出去了,一会儿他回来了,手里又多了两样东西,搁在了桌上。不用打开我一闻就知道,一包是五香花生米,一包是烧鸡。李大爷拧开酒瓶盖,让我找两个盛酒的家伙事儿来,说没有杯子碗也行,这是找我来喝酒来了啊!
我把酒倒进杯子里,李大爷说先别急,有热水吗,酒要烫一烫,喝着才舒服。我头一次听说喝酒还有这样的讲究,赶紧找来热水。
两只酒杯泡进了热情腾腾的大碗里。屋里也跟着暖和起来。金盆地酒的香气也跟着窜了出来,倍香!李大爷端起酒杯,说,到你这凑凑热闹,来,咱爷俩儿整一口儿!
温酒入肚,如一股热流,只淌下去,把身上的寒气都驱走了,感觉四周多了一团火,烘得浑身暖洋洋的,让我立刻忘记了想家的忧愁,跟李大爷攀谈起来。
我也是外地人,安徽的。李大爷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过这个,今天他一开口,就惊住了我。
您一口京片子,我以为是地道的北京人呢!
嘿嘿,无非是在这里呆久了。我到北京已经40多年了。
您经常回家吗?我问。
没有,我只回过一次家。
才......一次啊!
是啊,才一次。李大爷掫了一口酒,敞开了话匣子。十七岁那年,我跟家里闹矛盾,父亲踢了我一脚,这一脚就把我踢跑啦!我离家出走,一气跑到天津,后来又来到北京。我打了很多份工,吃了很多苦,但从来没有跟家里人说,我觉得只要自己认定的路,就要走下去。不闯出点名堂我是不回家的。
倔强的我和家人失去了联系。直到25岁的时候,我遇到一位老乡,他告诉我,我的父亲因为急病,已经去世了。临走的时候,他一直念叨着我的名字。母亲联系不上我,哭坏了眼睛。
我急急地回到家里。在父亲的坟前,我怅悔我自己。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世间最大的悲哀。后来,我在家陪了母亲三年,知道她老人家也老去。再后来,我离开家乡,又回到了北京。
听着李大爷的故事,我眼窝直发热。我和李大爷干了一杯酒,同他一起思念家乡的父母。
多少年后,我还一直记得和李大爷的那顿酒,也就是从那时候,我喜欢上金盆地酒的。它的醇香,让我想到父母的温暖;它的辛辣,让我乐享生活的滋味;它的回味甘甜,让我懂得,让人惦着,被人爱着,真好。
40多岁的时候我回到家。回到家才真正品悟,带着手温的才是幸福,够得着才是幸福。人到中年,牵挂真的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
有人为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在生活的最近处,我找到了最幸福的“幸福”。它是轻轻的一句问候,是默默得一次挥手,是烫热的一杯金盆地。
(文/刘耐岗)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