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厂销”间的博弈局
除了消费升级带来的行业普遍性涨价之外,企业还有一些涨价行为主要目的是品牌调性提升与策略性涨价,如稳定价格带、渠道压货、产品迭代,提升产品市占率等。
白酒行业近期比较火,各种“酱香科技”“浓香科技”频出,但行业仍然是传统行业,营销模式还是以“厂商—经销商—批发商—终端”进行。
除了茅台这样的超级企业,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大幅顺价,大部分的酒企主要还是以经销商为“对手盘”,既需要经销商调节利润,也需要经销商配合,共同维护价格,可以说二者更像是“相爱相杀”的关系。
所以将酒企涨价行为看成是与经销商的一场博弈局一点都不为过,毕竟,经销商对于终端动销的情况掌握更加全面。
很显然,抛去渠道因素不谈,终端成交价总是折价成交,关键在于产品真实价值低于指导价;但即便产品出现折价现象,厂商依旧热衷提价。说明除了因为消费升级导致的普遍性涨价外,厂商还会有其它几种策略性涨价:
一个是节假日等旺季前涨价,制造产品供不应求的紧张氛围,并伴随着阶段性停货断货情况,进而倒逼经销商备货。节假日前提价是各大品牌酒企的常规操作。也是向渠道压货,完成酒企年度销售目标的重要手段。
这一点在近期郎酒IPO证监会反馈意见就可以看出来。今年5月底,证监会更新了郎酒股份IPO的反馈意见。其中就要求针对网络媒体报导的“向经销商压货”情况进行说明。
郎酒作为酱香品类第二大企业,上市之路可谓坎坷。有投资者质疑郎酒为加快IPO进程,冲刺业绩,存在向渠道压货行为,业绩可能并不真实。投资者的质疑并无道理。然而为达到业绩指标进行压货的行为,在白酒行业也已经屡见不鲜。
另外,酒企涨价还是理顺渠道价格体系,让利经销商的重要手段,使其能有更多动力进行产品推广。渠道价格体系混乱,经常出现串货情况虽然不是厂商所愿意看到的,但确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可以更好的理解为一种“渠道套利”。
出现串货现象主要问题,一来是因为区域供求不合理,存在价差;二来是厂商对渠道管控能力较弱。如果低价串货行为成为常态,那么就存在渠道利润率较低,终端价格不能有效提升,厂商推广动力不足的情况,这一点五粮液经销商动销就深有体会。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