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接触酒,是因家父每天要小酌两杯,他尤为喜欢喝崇庆县牛皮场(现崇州隆兴镇)的姚林老窖,从解放前就经常到青石桥姚林酒专卖店去买酒。
当时我是真的搞不懂,是姚林酒好,还是源于家乡情愫(家父是崇庆县人,解放前就到成都闯荡,立业安身)。
有一次我大着胆子问家父:别人都说五粮液好,你为啥偏偏喜欢姚林酒呢?他端起酒杯,呷了一口酒后,不慌不忙地说:“姚林酒,既香又醇,还很相因,你来尝一口。”
后来我参加工作了,也就经常到青石桥、半边桥(崇州人在这里开的姚林酒代销店)去给家父买姚林酒。再后来就给家父买西江牌崇阳大曲酒(红脑壳),他十分高兴,并经常给我说:“瓶装的比散装的更爽心,爽口。”
确切地说,我是受家父的感染,我也喜欢上了“红脑壳”,说句掏心挖肺的话,这姚林酒啊硬是巴适。入口清香,甜润爽口,又不打脑壳,与老赖(原全兴酒厂厂长赖登怡)的全兴大曲差不多,还比“全兴”相因,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也就只有找老赖(我的同班同学)咨询了,我想他应该是“肚皮里头开飞机(内行)”。他耐心地给我说了半天,我还是不得其解,也许我是天生木讷,或许根本就是“老外”,始终在酒的“坛子”之外。
曾记得四十多年前,我调回崇庆县的前几天,成都的文友们,在周厚贵和邓洪平两位老师的提议下,要为我饯行。为答谢大家的真情厚谊,我问他们喝什么酒(心想将档次提高一点),他们说:“还是红脑壳好!”(因为我们在聚会中经常喝的就是“红脑壳”)。
于是我花陆元陆角钱,买了三瓶西江牌崇阳大曲酒,大家越喝越高兴,分手时还丢下话把,二天到西江来继续喝“红脑壳!”时间过得真快,眨眼之间四十多年便溜走了……
还有一次在崇阳镇上南街,巧遇我读小学时的班主任汪石英老师,来崇庆县旅游。我也是在当时的“南方商场”买了两瓶“红脑壳”送给恩师品尝,后来恩师写信来对我说:“酒很好喝,两瓶喝完后,他在成都继续买崇阳大曲酒”。
可喜的是那年应崇阳酒厂之邀,去参观了牛皮场姚林酒的生产基地,通过介绍、讲解,我才基本上弄懂了崇阳酒的生产流程,优选独门勾兑方式和一百多年厚重的历史底蕴:是老井,老窑、老粬、老法、老酒坊。怪不得生产出来的美酒是如此的清醇爽口,芳香扑鼻,尾劲厚重,回味绵长。几十年之后我才解开了家父钟爱姚林酒的谜。
后来每逢作协开会,金盆地征文,也经常喝崇阳大曲、金盆地酒,甚是爽口,心旷神怡,特赋诗一首赞曰:
宠爱十大玉琼浆,
难觅一杯古窑酿。
姚林美誉传天下,
蜀人自豪赞声扬。
作者简介:王波(笔名:老玉),成都人,四川省崇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崇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已在国内50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