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家高谈阔论却一直低调沉默的邱阮勤终于也开口了,他拿出一瓶崇阳酒,缓缓站起身来用缓和的语气说道:“老同学们难得一聚,友谊第一,喝酒第二,今天重聚是缘分,喝尽兴就好,大家都别争啦。既然每个人喜欢的酒型各不相同,那为了公平起见,谁也不得罪,今天我们就来喝一款药香型的酒,大家都来品一品,看第一感觉如何。”
一直在崇州生活的邱阮勤则为大家隆重推荐了当地一款独特的药香型白酒——崇阳酒。邱阮勤将崇阳酒斟满四个小杯,放在大圆桌上,轻轻拨动转盘,将酒送到每个人跟前。
这药香型酒究竟好不好喝,几个人都暗自在心中打了一个问号。市面上药香型白酒非常少,大家略知一二的也就是贵州的董酒。这崇阳药香型酒,几位酒仙还是第一次接触。
“这是我们崇州当地的品牌,历史悠久。清光绪十二年,也就是1886 年,姚氏家族从湖广移民入蜀,在崇州落业,开始筑池酿酒,姚氏烧坊承得药香酒之方,繁衍生息,其酒传承十五代,将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酿酒技术发扬光大。”邱阮勤为大家介绍起崇阳酒的由来。
“其实这酒最早的起源,是与大诗人陆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趁着热菜还没有端上桌,邱阮勤继续向大家讲起陆游的故事:“1173年, 陆游任蜀州(今崇州)通判。在‘似闲有俸钱,似士无簿书’的闲宦生活之余,陆游向当地酒胡子学习酿制技艺,并选中草药入曲成酒,以增加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效。”
看几位酒仙个个听得认真,邱阮勤也来了劲,介绍起家乡的酒来便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又倒上一杯酒端在胸前,继续讲起’姚林酒,家家有’的传奇故事。“话说一位姓姚名兴顺的酒匠,于民国五年在崇州开办酒厂,继承姚林烧坊酿酒技艺,创“兴顺长”烧坊,潜心研究,增加窖池,加大投料,新上产品,增加香酒、大米曲酒,规模达到十灶十囱。因其酿制考究,让人赞不绝口。民国时期,姚林酒就已家喻户晓。民谣传唱:姚林酒,家家有,大堂衙门通官府……。”邱阮勤讲得绘声绘色,自带几分说书人的气质。
几人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这酒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心想这崇阳药香酒今天得好好品一品了。
“‘无色清亮透明、酒香、药香馥郁、典雅、陈香怡人、甘润醇厚、自然协调、余味爽净、具有独特风格,崇阳酒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属地域特色高雅产品。’这是中国著名白酒专家组对崇阳酒的评价,各位酒仙可以喝喝看喜不喜欢。”邱阮勤说完举杯邀大家同饮,一仰头先干为敬。
“老邱,这酒入口很舒适,余味悠长,专家的评价很到位。用三十三味草本入曲酿造的酒,确实有特别之处。”陈书平品了一口崇阳酒之后,第一个发表看法。
“没想到崇州还有一款这么深藏不露的酒,今天当真是发现了一宝啊,用现在小年轻的话来说就是‘爱了爱了’,今后哥几个一定要多喝喝。”万福全性格直爽,表达起情绪来也是直截了当。
“我之前没有喝过药香型的酒,今天第一次喝感觉真不错,没有很明显的药材味道,口感一般人都完全可以接受,适当喝一些对身体还有益。”略带书卷气的罗品胜则温文尔雅许多,不紧不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您们的菜上齐了,请用餐。”,服务员妹妹甜美礼貌地说道。“吃饭了,吃饭了!老同学们先干一杯。”大嗓门的万福全话音刚落,几位酒仙高兴地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酒过三巡,大家一团和气,氛围愈发高涨,四大男‘左’音歌唱家兴致也上来了,合力唱起了《友谊地久天长》。“老朋友怎能忘记掉过去的好时光……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举杯朋友,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几十年的同窗情谊竟不知不觉在这崇阳美酒中升华了。
(文/蒲裕敏 儒家经济文化网)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