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富:囤酒与炒股
初到茅台酒厂时,季克良每月的工资是42.5元,而茅台酒的市场价是3.6元一瓶。即使是回江苏南通的老家探亲,他也舍不得买一瓶茅台酒。
季克良曾说:“我从来没有把茅台定义为奢侈品,因为茅台酒的价格,远远比不上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元的红酒和洋酒。就现在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而言,只要不是天天喝,是消费得起茅台酒的。”他主张,“要让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
但是,有人相信,茅台不仅仅是酒。
2010年,湘财证券一个叫赵军的研究员,将茅台比作黄金:“茅台不仅是高档白酒,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某些时候就是黄金,甚至超越黄金……只要茅台酒在中国白酒业的高端地位不变,那么茅台酒超越黄金的投资价值就很难改变。”
他说,十年后,万亿市值的茅台必将横空出世。当时,赵军的分析一个接一个,引起的质疑声一波高过一波。
但他的预言,最终变成了现实。
在贵州茅台上市的这20年里,茅台集团经历了四任董事长:2011年10月,季克良卸任董事长,袁仁国接任;2018年5月,袁仁国不再担任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接任;2020年3月,高卫东接班李保芳,成为茅台集团的新掌舵者。
在袁仁国时期,茅台虽然经历了限制“三公消费”的冲击,一度滞销,但是,缓过来后,逐渐有了奢侈品的影子。在李保芳时期,“酒喝不炒”成了新主题,渠道改革,开始控价,但是,飞天茅台市场价升至3000元成了常态。
如今,茅台已经不是能否消费得起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买到的问题。在酒友眼中,茅台酒成了“土生土长的奢侈品”。
如果有人多年以前囤一批茅台酒,如今,他离钟睒睒的距离必然会更近一些。
茅台酒能造富,茅台的股票更能造富。
娃哈哈销售员出身的冯柳,在2003年花3万元买入了茅台。当时,股市在熊市挣扎,贵州茅台跌到21元/股上下。之后,他以“茅台03”的网名活跃在投资论坛。至2006年,茅台股价上涨了约六倍,从此,冯柳的人生轨迹被改变。
在2003年买入了贵州茅台的还有林园。据称,2004年4月到2005年年底,林园炒股赚了2亿多。
2004年3月,但斌成立东方港湾后买了茅台,经历了2008年和2013年的大跌,东方港湾依然坚持持有。用但斌的话说,“茅台就是活菩萨,给大家送钱”。
在茅台造富的故事里,冯柳、林园、但斌等人,早已成了投资界的大佬。
今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方向是,“时间的沉淀与事物的价值”。考试当天,网上就有段子流出:2003年,我刚出生,爹地给我买了10000股贵州茅台的股票,当时最低跌到20块。今年,我18岁了,我的身份除了是一个考生外,还是一个身价上亿的富豪。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