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和我的老师交谈,那是在微信里进行的。
1958年出生的王老师如今已经62岁了,言谈举止温和大方,声音极富磁性,有一种和年龄无关的亲和力,言语之间无骄矜豪横之气,身为著名黑白木刻大师王寄舟的关门弟子、赫赫有名的徐州市非遗传承人,王老师的言行举止,低调、随和,没有一点架子。
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创作黑白木刻版画上面,他还风趣地说,要做一个一“刻”不停的老顽童!说完自己先笑了,俨如邻家大哥哥一般,亲切朴实。他很健谈,不仅喜欢创作,还喜欢饮酒。
当他得知我非常喜欢黑白木刻的时候,非常的开心。其实,与黑白木刻结缘应该与我的家境有关。在儿时,我就跟着外婆学习剪窗花,外婆是远近闻名的“剪花娘子”,外婆的剪纸大都取材于百姓生活和一些木刻版画,她年轻的时候跟着有木刻手艺的外公学习过一些民间绘画以及雕刻艺术,外公做的木刻版画在十里八乡都是首屈一指的。外公先将画稿画好再把它转化到木板上,然后精雕细琢出一件件艺术品。
总之,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外婆不仅是他的得力助手,外婆还从那些精致的木刻版画中产生出许多灵感。对黑白木刻版画有着特殊的情感的王老师听我这么一说,越加“喜欢”我这个学生了。真没有想到,我们之间竟然与黑白木刻版画有着深厚的渊源。
王老师笔名“醉刀”,看到这个名字,我就会想起唐代大师李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文。它描述李白、狂放、潇洒、桀骜不驯的性格,也写出了李白酒后,诗兴泉涌,才华横溢——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能作出百篇诗来。王老师大概也是喜爱喝酒的缘故吧。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黑白木刻一刀一刻之间。
他的黑白木刻作品经常被一些画报和报纸杂志书籍采用。还有很多木刻作品被民俗馆或有关部门收藏。通过向老师虚心请教和翻阅大量的木刻版画书籍,我对版画的认识、对木刻技法的掌握已经有了一点点的基础了。
每当我看到披着齐肩白发,戴着眼镜,左手拿锤,右手持刀的那只“啄木鸟”,把自己刻画的图案,通过木刻印痕中的线与形镂刻空白而一刀一刀“挤压”出来,生动精细,活灵活现,执着专注,废寝忘食。一生一“刻”不停与“木”相伴,对他来说,这个形容,再精准不过了。我的老师不是老师,是独具匠心的守艺人!
跟着老师学习黑白木刻版画纯属偶然性,能进到好手艺群学习就已经不错了。学习黑白木刻版画之前,我一直是传承和教授剪纸技艺,其实也画过“版画”风格的剪纸作品和宣传画,画过黑白素描画等等。自从跟老师学习黑白木刻版画之后,发现与自己的剪纸技艺有相契合之处,并且从中发现了木刻语言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创作的空间。首先要适合自己。
因为身体的原因,既然不能操持体积过大的木板就首选木刻的简便、明快、作品精巧同样吸引人。后来,我的作品终于得到老师认可,我更加有信心了。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喜欢遵从内心,自然而生,一步一步地走,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好的心态。
后来,在几位恩师的撮合下,“解红剪纸工作室”很快成立起来。因为我是左撇子,经常手指被剪刀磨破溃烂,当四川崇州市剪纸大师吴先生得知我的情况,不仅给我寄来剪刀,画稿,并且给我传授剪纸技艺。使我的剪纸技术越来越好。当他得知我的工作室要挂牌的喜讯非常的开心,那天又恰逢“第七届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暨文博会”在我市举办,吴先生很荣幸被邀请来参加此次文博会。刚下了火车,先生就马不停蹄的来到了我的工作室,只见吴先生满面红光风尘仆仆的推开房门,持一口十足四川话,连胜道贺:“祝贺呦!祝贺呦!”并且把手里拎着的大礼盒往桌上一放,几位老师立刻不谋而合,赶紧上跟前同吴先生握手行礼:“金盆地!好酒!好酒......"
那天,那酒,那气氛甭提多融洽了。毋庸置疑,都是因为在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在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下,经历多年风雨历程才有今天的成果。正如金盆地集团那样,秉承“诚信合作,共享丰盛”的经营理念,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将金盆地集团建设成一流的白酒企业,不仅造福了一方人民,不仅为促进四川的经济繁荣尽一份力。而且越过千山万水,成为江苏百姓酒桌上最喜爱的酒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也把家乡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汉代车马出行图”赠给了吴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礼尚往来也”。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从垂髫小儿到成年成家,老师是我的引路人,从青年到暮年,我遇到过许多的老师,是他们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填满了我的情感,让我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对于走进我生命中的每一位老师的情感也如同亲人一般越发亲近。
与老师的故事亦如涓涓细流,源远流长。
(文/解红)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