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黄酒跟葡萄酒和啤酒一起被并成为“世界三大古酒”,黄酒的酒精度基本都在12°左右,古时候的黄酒没有现在这样的过滤技术和窖藏技术,因此古时候的黄酒可能度数还要低一些。
即使是黄酒也是含有酒精的酒,喝多了也是会醉的,因此古人的千杯不醉不过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好酒量。
古人喝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要温热后再喝,因为自家酿造的酒里面会有甲醇或甲醛,只有加热到60左右以后这些有害物质才会挥发出去,因此我们在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残羹冷酒”伤人的说法。
酒在加热以后不仅有害物质会挥发一些,它的酒精度也会跟着下降很多,因此这样的酒喝起来度数不高,所以即使是酒量浅的人也能喝上一点。
古人喝酒跟我们现在喝白酒也不相同,古人喝酒基本都是把酒当作解渴和助兴的饮品,这跟现在很多年轻人喝啤酒有些类似。
古人的酒基本以喝米酒和黄酒为主,至今江浙一带还有妇女生孩子喝米酒吃醪糟的习俗。这个米酒的酒精度更低,基本上跟啤酒持平,甚至还有可能不如啤酒。
古人喝酒并不像我们现在这么随意,普通人家是很难喝到酒的,毕竟当时的粮食生产力低下,有限的粮食主要以解决人的温饱为主,用来酿酒的只能由达官贵人享用,而且古代经常会颁布“禁酒令”,这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保护粮食。
古人喝酒千杯不醉就是一个夸张词,而且古人喝的也不是白酒,因为那个时候的白酒还属于小众的酒,一般人很难驾驭得了,白酒的蓬勃发展还是建国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的事。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