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军的思想很是简单,就是想出去看看世界。
按照中国人的常理,我的家乡应是吉林省白城市,我爷爷兄弟四人,他排行为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三爷爷跟着游击队打游击来到了辽宁省天山县(现在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便留在了这里。
三爷爷结婚后,一直没孩子,爷爷便把我父亲过继给了他。父亲从吉林到阿鲁科尔沁旗时已十岁多了,等他初中毕业,跟着三奶奶忙着家务活。
那个年代,初中毕业已是有学问的人了,方圆几里地的乡亲邻里,需要写个什么都到三爷爷家找我父亲,邻里们把我父亲称为“学生”。待父亲二十岁时,当时三爷爷与我姥爷都在县里的服装厂工作,两个老工友一拍即合,父亲按照三爷爷的意思和我母亲结了婚,结婚以后,父亲和母亲商量,他想去参军,到外面走一走,母亲支持父亲的想法,就这样,父亲顺利的参了军。
入伍的第二年即1957年,部队院校招学员,因父亲上过初中,在当时算是个文化人,首长让父亲参加考试,按父亲的想法,义务兵服役到期就回老家,这也是母亲的想法,没想考什么院校。
父亲这么一考就上了军校,在部队一干就是二十五年。军校毕业分配到沈阳通信学院做教员,后来被调往北京的总部工作,又去湖北房县新组建的通信团,新时期又被调往西安新成立的通信学院,直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申请转业,落户到西安工作。
从小长在部队大院里的我,对父亲的绿军装是羡慕不已,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军人。上个世纪的1979年11月,我们家从湖北的房县来到西安已一年多,高中毕业的我被部队安排到了学院的实习工厂工作。
一日,中午下班回家,看到武装部门口张贴招兵的通告,一打听,我也可以报名,工作人员告诉我,你只有17岁,只能多报一岁,才有资格,否则,只能到明年了。
回到家里,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一讲,母亲坚决不允,理由是,部队生活太艰苦,不去受这个罪,可我却坚决要去。父亲想了想,如果自己有这个思想准备就去报名试一试,另外,我当兵也好,在部队里得到锻炼对以后有帮助,还有,三年的服役期,他可以考虑自己的去向。
几十年里东奔西走,不知搬了多少次家,因父亲的工作不稳定,我大哥从部队转业,实在无处可去,只能回到了北京,无形中造成了与父母两地分居,父亲不想让我也无处可去,不然,子女们东一个西一个。
我们把父亲形容为大山,父亲确实是一座巍峨的大山,是儿女们依靠的臂膀,他们往往为儿女想得太多,忽略了自己的事业,按照当时的年龄与学历,父亲完全可以继续在部队里施展才能,为了儿女他放弃了一切,为的是给我们一个安稳的家。
经过严格的体检和社会调查我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绿军装,来到了西北边陲。这里着实艰苦,恶劣的环境,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一年刮一次风,从元旦刮到十二月底,营房周围被光秃秃的大山包围,出了山口就是茫茫戈壁。作为野战部队,天天是摸爬滚打,总也学不完的战术动作,各种各样的军事知识,即便如此,当我们的退伍命令下达离开这里时,哭得是泣不成声,战友们拥作一团不愿分开,每每想起此情景,心里都是酸酸的。
一年前,我又去了老连队,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在我们退伍离开的第二年,大裁军,我们的部队被撤销,防御工事被封存,房屋搁置那里自生自灭。因这里没有人烟,也就不通公交车,事先我与石嘴山的朋友联系,让其在他那里为我租辆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最后,无路可走了,我和一道前来的朋友步行往老连队方向走,终于地看到了离别了三十多年的营区,一片残垣断壁,此时此刻,我呆呆地看着这里的情景,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虽然,如废墟一般,我向朋友介绍,哪里是连部,哪里是我住的一排的一、二、三班,哪里是厕所,哪里是猪圈,哪里是羊舍,哪里是菜窖等等。
我仿佛听到了高亢的军歌,战友们的说笑声。回来的路上,朋友和司机讲道:“他真是动情了,对部队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怀。”我对他们讲:“艰苦的岁月里,一群十七八岁的人,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离开温暖的城市,在这里摸爬滚打,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让人怎能不想这里,把美好的时光,美好的青春给了这里,虽然此处已是残垣断壁,在我心里,这里的风景最美,以后有机会了,我还要来,还要看看我的老连队。”
作为新生一代,有着他们的想法。也许是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常听爷爷讲部队的故事,对部队有一种情结,我儿子参加完高考,对我说道:“如果我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我就去当兵。”我对他讲道:“当兵可是要吃苦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回答道:“别人是人,我也是人,别人能坚持,我也不差啥。”
当我们去部队看他,出了酒泉市没一会儿便是荒漠戈壁,我感叹道:“真是父业子承,我当兵时,就在大漠戈壁深处,到了儿子又是如此。”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切想法被眼前的情景改变了,这里宛如世外桃源,荒漠戈壁瞬间便被人抛到了脑后。
下了车,儿子向我们敬了军礼,不一样,离开家一年,换了一个人,部队改变了一个人,改变了人的思想,改变了人的行为。
军人情结总是在心里,每每看到关于军队的报道,是最吸引我们的眼球,强大的人民军队飞速发展,令人振奋。
虽然,我们已脱去了那身绿色军装,但,对军队的那份感情没有改变,平常在家里共同的话题就是军队的事,津津有味的讲着当兵时的故事。
(文/许双福)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