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器最初是从原始人不满足于“污尊抔饮”开始发展的。当人们掌握了酿酒方法,能够利用食物制造出美酒后,就需要找到能盛载美酒的容器,迫切需要发明器具以解决手掬、牛饮不足的问题,于是酒器酒产生了。
中华酒器是在不断追踪彩陶文明、玉石文明、青铜文明等演变发展来的。不同的酒器,常常展现出不同时代的历史内涵、不同阶层的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风貌。不管是先秦时期还是之后的酒器,往往都具有丰富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凝聚着中华民族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悉心追求和精心塑造。
一、酒器的分类
酒器是指用来盛酒、饮酒、储酒、温酒等一系列与酒有关器皿的总称。先秦时期的人们,不仅掌握酿酒技术,酿造出味美醇厚的琼浆玉液,同时也发明创造许多功能不同、造型各异的酒器。
按照酒器的不同用途,将形式、功用不同的酒器大致分为盛储器、温煮器、斟灌器、挹取器、饮用器、娱酒器、冰镇器。其中冰镇器的出现略晚一些,大概是在春秋以后。盛储器的种类相对比较多,主要有尊、觥、鸟兽尊、方彝、卣、壶、钫、方壶等。饮用器主要包括爵觚、觯、觥、杯等。温煮器是用来使酒变温的器皿,有爵、角斝等。
爵,是饮酒器,在殷商时期应用比较普遍,相当于后世的酒杯。早期的爵是铜制的,商代王室开始使用青铜爵。商代实行班爵制度,而酒器以爵命名,让人听起来有高贵的感觉。
爵的形制是圆腹,在其前有流是用来倒酒用的,其后有尾,旁有钮(把手),口上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古代文献记载,爵的容量为一升,但实际上商代爵的容量悬殊很大,甚至有大型或特大型的。
觚,在酒器发展的初期,各种酒器的功能不是很确定,觚可以用来饮酒,有时也可以用来盛酒。它的形状是身长、口沿外移,比较特别的是其器口与底部都呈喇叭状。与商代后期的觚相比较,商代前期的觚在外形上较要短粗一些。考古发掘出爵和觚通常是同时出现的,组成最基本的酒器,也构成了是最早的青铜礼器。
觥,觥是商周盛酒器。觥最早出现于商代,它的形状由开始像牛角横置形,以后逐渐演化为像有流的瓢,有圈足。有的觥附有小耳可挹酒。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保存一件商代的鸟兽纹觥,可称为商代觥中的精品。
这件铜觥高31.4厘米,带有椭圆状流,全器由盖、器身、鋬、足等组成。整件铜觥铸刻有鸟兽、人形花纹多达二十组,除龙头、凤鸟、怪鸟、饕餮为单个,其他的立鸟、夔龙、蟠龙和人形花纹均为成双或偶数,这种精美的造型和装饰手法,仅在商周时期青铜觥中所见。
壶,壶的用途比较广泛,在商周时期壶不仅用来盛酒,也常用来盛水。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铜壶内发现了两千三百年前的古酒,由此可知最初的壶是用来盛酒的,后来用它盛水。壶是长颈容器的统称,其变化的式样甚多,商代的壶多扁圆,贯耳(耳像筒子)、圈足。周代的壶外形的特点是壶身呈圆形、颈部长、腹大、有盖、兽耳衔环。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