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衣服新鞋,还有一块钱的压岁钱,有肉还有鱼,还能喝酒,大人也会和气起来,还能走亲戚,这大概就是孩子们盼过年的主要原因了。
我抽烟是好久以前的事,已经戒了很久了。对酒还是稍有些偏爱的,本也想把酒一块戒了,后来听说不喝酒不抽烟的男人很自私。索性又喝了起来,似乎这个理由还算充分一些吧。
我的喝酒,源远流长,听母亲说父亲年轻时好喝酒,常将筷子沾上酒塞进我的嘴里,然后看着我被辣得呲牙咧嘴,再然后慢慢地到了“无酒不欢”,父亲哈哈乐了起来说这酒是后继有人了。母亲则常常瞪着两个酒鬼无可奈何的摇头叹息。父亲嘿嘿一笑说你别担心,我们自己做酒,过年的时候做一回,年中做一回,保障天天有酒喝。
我稍大后有一次因为河里捞出来的螺蛳,韭菜炒螺蛳,喝酒那叫一个爽,多喝了半斤,醉得人事不醒,父亲便变成了另个样子,常瞪着眼睛对我呵斥,以至于吃饭的时候不敢直视他,更别说喝酒,再后来和他便没有什么话可说了。不过趁父亲出去还会偷偷摸摸的喝点酒,偶尔被他发现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呵斥两句也就没事了。
当然也有特批允许喝酒的时候,那就是年夜饭,大人小孩都倒一杯,增加过年的热闹气氛,在年夜饭的桌上,喝酒是不会挨骂的,严厉的父亲也会变得和气起来。有新衣服新鞋,还有一块钱的压岁钱,有肉还有鱼,还能喝酒,大人也会和气起来,还能走亲戚,这大概就是孩子们盼过年的主要原因了。
跟在大人们后面,一家老小喜气洋洋的去走亲戚,村里的人会问,今儿又到哪家吃酒去?去舅姥爷家吃酒去。我们马上也去姨姥爷家吃酒去。好唻,要多吃一杯吆。你们也是吆。一问一答中满是笑语欢声,浓浓的年味在童年的时光里弥漫,浓得就像一杯崇阳老酒。
说吃酒?是的,吃酒。喝酒是书本上的说法,文绉绉的,吃酒,我想应该更像民俗里的豪爽性格吧!将喝酒说成吃酒,好像《水浒传》也有吃酒的说法,听起来更大气顺耳些。“今儿客客气气的,上哪块去啊!”“吃酒去”,嘎嘣脆,后面一定有笑声。
曾听一同事说过见过一高人喝酒,是十几年前了,很冷的冬天,看见一人拿了几个馒头,一瓶二锅头,在河边将酒倒入大碗内,又将馒头扳成块儿放入酒中浸泡,过了一会儿,便拿起筷子,忽忽拉拉连酒带馒头吃进了肚里。
我惊呼:厉害。同事说这还算厉害吗?你知道他准备干吗?哈哈,他穿好了摸鱼衣服,敲开冰,到河里摸鱼。我说你编吧!同事伸出了小拇指,骗你是这个。
过年走亲戚,表兄弟姨兄弟坐一桌子人,斗酒是必不可少的。一上桌便被所谓的老规矩喝倒了,不喝还不行,将香烟盒立起,侧倒,平面放倒的高度酒倒入茶杯,三杯喝掉后再吃菜。后来喝完第二下,我便促溜到桌子底下了,一口菜未吃的被人架了回去,当然,钻桌子底下的并不止我一个。这便是九十年代人喝酒的风气,没有两下子便不要上桌子了。
最诗意的一次喝酒是元宵节和几个朋友聚会,在一家农家乐,学红楼梦中人的击鼓传花,宝玉黛玉们是击鼓传花,击鼓的停下来花在谁的手里谁就接诗,接不上的就吃酒,我们几个也诗兴大发,没有鼓就敲杯子,几个回合下来,诗没做成,酒倒喝了两瓶,牛皮也吹了两箩筐。吹得面红耳赤兴致勃勃乐不思蜀。
喝!喝!喝!一个个舌头大了,醒来的时候,满天星斗,还有一年的第一个圆月,给过年画上句号。
(文/松涛)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