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作为一个穿越中华历史的文化符号,它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情结,演绎着东方大国的生活方式,也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
一杯白酒,饱含7种文化,演绎7种精彩,喝下去的是粮食精粹,升腾出的是千古情怀。
壹 种植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土地与粮食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酒是从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与沉甸甸的麦穗开始的。它们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蛮荒到文明,成就了一条永远流淌的生命长河!
《本草纲目》有“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的记载,一般认为,古称“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腾飞于中华,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由于口感偏涩,质感粗糙,一般不做主食,但其产量高、易储存,至今仍是北方农民饲养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
小麦的种植范围与中华民族的开疆拓土同步延展,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由北到南的发展历程,最早出现在西北,商周时期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到了盛唐时期,小麦在江南华南等地成为了餐桌上的贵宾。
时至今日,中国的山川河流依然用它的博大孕育着高粱与小麦,而高粱与小麦,则以美酒回馈着美丽的土地。
贰 储存文化
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这种特质在白酒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例如酱香型白酒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白酒,并不是立即装瓶售卖,而是要在专业的存储环境中,存放三年以上,通过时间的沉淀,进行陈化和老熟,再进行勾调。
白酒的陈陈化最好是在要在陶坛中进行,因为陶坛的透气性好,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有效排除醛类、硫化物等物质,辛辣味减少,增加酒的芳香,陈酿过程总甲醇等有害物质被有效挥发,酒体变得醇和,空气与酒通过陶坛融合,产生陈年老香。
经过三年以上的陈酿过程后,白酒才能进入勾调过程,白酒的勾调必须坚持“酒勾酒”的原则,即用存放时间更久的老酒来进行勾调,勾调过程不能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质,白酒的独特香味均是通过陈酿过程产生。
时间给了人们创造奇迹的机会,也赋予了白酒无穷的魅力。
叁 酿造文化
制曲、下沙,合序,始出。这里的“曲”即原料小麦,“沙”是原粮高粱。
大部分的白酒,均是采用优质高粱和小麦为原料,纯粮发酵、自然酿造。高粱必须选用颗粒坚实饱满,淀粉含量高,十分有利于白酒多次蒸煮翻烤。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仅是优质农作物的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优质的水源地,都是白酒酿造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肆 地域文化
地域在影响白酒品质的众多因素中,尤为重要。
山西出清香酒,陕西出凤香酒,四川出浓香酒,贵州出酱香酒,山东出芝麻香酒等等。同样的酿造工艺和酿造流程,换一个地方生产出的白酒味简直是大相径庭!
白酒发酵容器就是不同产地因地制宜的产物。在发酵时,清香型白酒用的是地缸,浓香型用的是泥窖,而酱香型用的是石窖,每年的窖池保养方式,当地的气候差别,水质的区别,用曲的差异,当地酿酒农作物的区别等一系列因素,都决定着酿出来的酒的口感会大有不同!所以说白酒是有着很强地域特征的“土特产”。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