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准备了二瓶崇阳酒,计划这个清明带回乡下。提起酒,我想起了父亲。
“父亲”是个很伟大的题材。比如,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背影》,文中父亲对儿女的爱,深刻细腻,真挚感动,充满情致。
又比如刘和刚深情演唱的歌曲《父亲》,唱出了我最疼爱的人。又比如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画家用了多层画法的厚实色层,层层塑造,色层饱和厚实,揭示父亲丰富精神内涵,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里程碑。还有常言道:“父爱如山!”,父亲是山,对儿女恩重如山。父亲很伟大,父者子之天也。
《天府金金地》公众微信号中,一篇王海燕 的文章《父亲的信念是对的》 ,作者描述了一位可敬可爱高尚、会抽烟喝酒真实的父亲。“力气是奴隶,使唤了会再来。”是这样一位父亲朴实的语言,令人可敬。父亲坚信“国家好,百姓就好。相信国家,跟着国家的脚步走,一定没错。”父亲有这样高尚的信念。作者笔下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伴随崇阳酒绵长的余韵,给我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生活在南方丘陵山区,爬山过坎,肩挑劳作,模样壮实,豹头环眼,目光炯炯有神,俨然武夫之貌相,在子女和外人面前树立起相貌的威严。其实他性格层面多数情况下,表现的是一位憨厚、朴实无华的农民形象,他高大的身躯因常年劳动显得有点呆板,面孔黑中透红,有时略带慈祥,呆板是因为当下生活的不易,慈祥是因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父亲喝酒,但喝酒不是为了仪式感,喝酒是为了解除疲劳,为了第二天能更好劳作。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有力气就是自己的优势,农耕农作,肩挑手扛,都要用到力气,父亲有力气上的优势。父亲纯朴,无论是生产队的活,还是自留地的活,能使用的力气都要用足。父亲会烧碳手艺,有一次,连续在深山里烧炭三个多月,风餐露宿,伐木搬运装窑出窑,高强度的劳作,回到家中,己是精疲力竭。
父亲到大队供销社买了一斤土散酒,带回家,小心翼翼倒出一杯酒,酒线缓慢,父亲双眼紧盯住酒线,深怕漏出一滴酒,深怕酒气飘散掉。父亲认为,这酒气是酒的精华,不能随便让它飘掉。倒好的酒放在吃饭的八仙桌上,把剩下的酒很认真地盖好盖,又检查了瓶口,双手举托着,把酒放在三门柜里。
没有下酒菜,一杯酒分三口下肚,父亲端起空酒杯,往空酒杯倒了些开水,摇一摇,看了看,又端起酒杯,咕噜咕噜地喝下去。父亲又端起空酒杯,又倒入一些开水,又端起酒杯,摇摇晃晃。这次酒杯在手中的时间明显长多了,双眼盯着晃动酒杯的目光平缓多了。
父亲认为今天这一杯酒的酒气已全部锁住了,跑不掉了,可以放心启动喝酒的某些仪式感,摇一摇酒杯,看一看全是白开水的这一杯酒,想象着酒的甘醇绵柔,想象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想象着醉卧花丛下。一会儿,这一杯又咕噜咕噜干下去。喝了一杯土散酒,第二天,父亲又充满活力,又去深山老林中烧炭去了。
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一些生活理念是那么的简单。
父亲有句口头禅: “勤勤做,省省吃”、“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他可能不知道这些口头禅有什么深刻道理,不知道从哪里听来这些话,什么时候学会这些话,所谓勤劳节俭富贵之道,这样的大道理无法理解透彻,但他知道只有精打细算,才能有吃有穿,才能不饿肚子。由于长期劳作,父亲的身材魁梧,饭量酒量大,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困难时期,家庭子女多,生活拮据,一日三餐都要精打细算,这一餐是否要把饭吃饱,想到子女,都得考虑考虑,更别提喝酒自由了。
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不识谱,能娱乐的东西少,唯一的乐器是添置了一把二胡。父亲唯一的娱乐是拉二胡,唯一能拉出有调的曲子是《东方红》,而且还不能拉完整。父亲接受音乐的方式很特别,那个年代,可以听到大队广播和人家家中的收音机,广播或收音最常听到曲子的是《东方红》,是一遍又一遍模仿广播收音机里的曲调,让父亲机械式地能够拉出《东方红》的曲调。
然而,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喝酒后拉二胡,或者拉二胡后喝酒,更没有见过一边拉二胡一边喝酒,或者一边喝酒一边拉二胡。在他看来拉二胡是快乐的,喝酒享受的,这样的快乐,这样的享受,也要省着花,不能同时进行,否则是浪费。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父亲 用粗糙有力的双手,托起一家七口人的乾坤,宽阔的肩膀,挑起一个小家庭的日月,用勤劳的身躯维系着一家艰难的生计,清贫简朴,坚韧乐观。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时代变迁,中国一步步从温饱转向小康,实现脱贫目标,走入新时代,经济开启国内国际双循环。现在,人们已具备“革命的小酒天天醉”的能力,经济发展,喝酒成为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活动,敬酒是商务接待的基本礼仪。
父亲已离世多年, 又是一个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细雨清明几缕寒,在清明来临之际,我要告诉父亲,这个时代,力气大,酒量好,可以实现喝酒自由了。这个时代,只要身体好,能喝多少喝多少。
这个时代,生活可以有酒,生活可以有仪式感。这个清明,我要让父亲的坟前飘满崇阳酒的酒香。
(文/林洪良)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