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6月,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
夕阳被飞鸟的远影驮下了山,晚霞红得像血在天空燃烧。“酒坛子”刘根发坐在船头喝酒,他光着膀子,汗流浃背,面前的小桌上,一碗烧鱼,一坛“烧刀子”,他正端起倒满“烧刀子”的大碗,咕了一大口,酒劲儿在秃脑门上闪着红光。
“乒乒乓乓——”一阵激烈的枪声从江北方向传来,刘根发腾的站了起来,他听得出来,这不是普通的猎枪声,猎枪是“通”的一声,从密集度听来也有上百条枪,妻子赶忙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急急地问怎么回事。
刘根发猛地一拍桌子,酒碗跳起来洒了半碗,怒吼一声,“狗日的西洋鬼子”,他前些天就听说西洋鬼子英国佬开着炮舰 ,杀到了广州,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想不到这么快就逼到了这儿,“强盗——”
原来,江北岸是一群被英国军队打散了乡勇,英国鬼子打着洋枪在后面追赶。众人站在江畔,向着南岸渔民聚居方向大喊:“舟来,救命!”
然而,此时的衢江,夜色深沉,江面之上,舟筏断绝。绝望的乡勇们,一时南渡无望,只能背对江水,结阵御敌。
“今天,这里便是咱们兄弟们的死地!”一名头领长叹道。
然而,偏偏就在这个万分绝望的时候,一苇舟船最终出现了。驾船的人正是渔夫“酒坛子”刘根发。
傍晚,北岸枪声大作,渔民们纷纷系舟南岸躲避,刘根发听见对岸呼救,不顾妻子阻拦,毅然驾舟北行,成为了当晚衢江江面之上,唯一一艘接送乡勇的救命船只。
那天晚上,刘根发来回穿行江面八次,最后一次,敌人的流弹射中了他的腿部,血顺着他的大腿,一直流到了脚部。
当时的刘根发,咬着牙将船只划到了南岸,当他再准备回身驾舟北往之时,对面传来了巨响。北岸剩余的乡勇们,被英军的大炮全部炸死,壮烈牺牲。
当晚,衢江南岸,死里逃生的八十余名乡勇们,北望痛哭,那哭声让负伤的刘根发听得痛彻心扉。
英军进逼,衢县近处是不能再待了,为了躲避战火,刘根发带着妻儿,连夜驾舟逃避。
从樟潭镇到黄甲山,两天之内,辗转数地,最终来到了数十里外的下山溪。然而,这里也并不安全。
就在刘根发一家系舟柳阴桥畔不久,当天傍晚,刘根发正在船头喝酒,一队十六人的英军队伍,陡然闯到了他的船上。
一众英军不由分说,将刘根发船中物什悉数扔到了岸边,并将其妻儿赶出船去,随后命令刘根发,立即开船到安仁铺去,刘根发望了妻儿一眼,倒光酒坛子里的“刀烧子”,一饮而尽。
当晚,风雨如晦,江面之上波涛汹涌,这么小的船只之内,如今挤满十几个人,超载而行,在浊浪之间,如同一叶浮萍上下起伏不定。
行至江心,刘根发看着舱内红毛绿睛的英国鬼子,不禁想起了两日前,衢江北岸的那声巨响,以及南岸八十余名汉子的号啕大哭。
看着眼前波涛汹涌的江面,埋在心里的一个念头再次划过了刘根发的脑海:与这帮禽兽们同归于尽!下定决心之后的刘根发,心里顿觉畅然,他一面划船调转方向,一面对着起伏的波涛,放声高歌:
好大的风,好大的水,好厉害的西洋鬼!酒坛子有酒吃不醉,我们一道去见海龙王,海龙王说:你不配,你不配!
刘根发唱罢,不禁哈哈大笑,而坐在船舱中的一众英军兵士们,也听不懂对方所唱何意,一些人甚至跟着哄笑起来。
所有人都没有觉察到,此时的小船,已经舟行如箭,在白浪之间,穿行起伏,很快便到了高家镇前的牛角口。而这个地方,便是刘根发选择的赴死之地。
牛角口航道艰险,不仅水流湍急,而且多有暗礁险石,一不留神,就有覆舟身亡之险。看着越来越近的水道,刘根发横抱起船桨,放任船只随江而流,船只穿行如箭,速度飞快。
船中的英军,此刻也发现了不对劲儿,纷纷掏枪大叫起来。只见刘根发转身,对着众人哈哈大笑,就在他放声大笑之时,背后一声轰鸣陡然传来。
“砰!”刹那间,整个船体被暗石猛烈撞击,高速行进之下,船体顿时碎裂侧翻,船上诸人,全部落水。
刘根发落入水中,原本以为江水浪大,难以幸免,但幸亏自幼生长在江边,仗着不俗的水性,刘根发手扶船桨,最终游到了岸边。而船上的那一十六名英军,则全部沉入了江底。
后来,失去渔船的刘根发一家老小一路逃荒,没有了音讯。在那个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他们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抗击外国侵略者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他们高大的身影。
(文/松涛)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