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文化的“动”与“静”是中国白酒的灵魂。四川省人大原副主任、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少雄8月18日在汾酒集团举办的“中国酒业活态文化高峰论坛”上演讲时如此表示。对此,王少雄理事长还做了精彩分享。
在精神层面上,中国人认为“水”是静态文化的最佳物质载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相信平静温和的水能够净化人的品性,做到心如止水,求同存异。中国白酒具有水的物质形态,以水为本源,黄河、长江及其丰富的上游水系所带来的优质水源与中华农耕文明恰到好处的合力转化,让人们在饮酒的同时,能深刻感受到水对酒的塑造,感悟到中国白酒内敛含蓄的文化意境。另一方面,中国人向往大隐于世,在闹中取静中看清内心,寻回本心。中国白酒是一种特殊的饮品,一杯上好的酒,往往入口浓烈,却又绵长厚重,不失清洌,让饮者归于平静,品味出时间的味道,品味出“柔”与“刚”两种境界,品味出“和而不同”的儒家智慧和“大道无形”的道家哲学,在宁静志远中修为和谐的人生价值观。
在物质层面上,中国白酒拥有一大批明、清时期甚至更老的,持续酿酒生产几百年的老窖池、老作坊等文化遗址群落,拥有一大批作为酿酒水源的古井佳泉,拥有一大批形式古朴各异,历史、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文物酒器。这些中国白酒器物在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从历史、美学和科学角度上看,都是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以相对静止的物质形态展示在我们面前,具有极强的静态器物之美。
中国白酒文化的动态特性就像一条红线,贯穿在中国白酒文化发生、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在与中国白酒文化静态特性的难解难分中,对立统一于中国白酒酿造、消费的全产业链过程中,根植于中国白酒的本质特性中。
中国白酒文化,正是以其自身动静兼为的独特属性,展示了独具风采的无穷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中国白酒的酿造消费过程,既是物质生产的过程也是精神文化生产的过程,再加上中国白酒酿造过程的生态特性,甚至可以说,中国白酒正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统一的活性体,而酒体本身就是中国白酒文化动态与静态合一的有机体。它的酿造、消费的过程,高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态动与静的和谐之美。比如,中国人做事强调“天人合一”、“阴阳调和”,认为酿酒必须“阴阳运动,因利制动”,喝酒必须“敬天地,重礼仪”,中国白酒的“动”态之美,始于自然,归于精神,淋漓尽致的展现于其生产消费的全过程。
饮酒时,中国白酒以水的形态承载火的性格,入口那种烈火般的炙热,易于使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超然感受。这恰是五谷杂粮经过蒸煮和微生物的深入转化,再与工匠精神完美结合,酿成清如水而又烈如火的独特滋味,这恰是人与自然通力合作,共酿美酒的自然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历代酿酒师的探索、实践、总结,中国白酒多样性的酿酒技艺各具特色,具有浓厚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在世界蒸馏酒发展史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浓香型白酒的“固态混蒸续糟发酵”,酱香型白酒的“端午制曲、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清香香型白酒的“清蒸二次清”等传统酿造技艺,作为一种动态传承,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师徒帮带、言传身教,保持传统文化技艺的本真性,通过思维互动、经验交流,激发传统文化技艺的创新性,这就是中国白酒文化,动态与静态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于中国白酒生产、消费全过程的逻辑必然。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