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生日是在元旦这一天。这一天很冷,却也充满了希望,奶奶的笑声,就像这新一年的开始,充满生机充满阳光。
小时候,正值困难时期,吃不饱穿不暖也不是稀罕事。而且孩子还多,一个人家有三五个孩子是常事儿,有的甚至更多,吃饭穿衣都成问题。
那时候,土地归集体,人们一起在生产队劳动,记工分,分口粮。每个人家房子周围的小块地不利于集体耕种,就分作自留地,自留地随便各人愿意种啥就种啥。
那时候还小,有些事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家在一部分的自留地里会种红薯。因为红薯产量高,而且不需要农药化肥,最重要的是红薯藤叶子可以喂猪,而且剪了还会不断长出来,所以一般人家都喜欢种红薯。
奶奶打理自留地,松土排水施肥除草,这对于一个小脚的奶奶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脚,就是旧社会妇女都裹脚,后来时代发展了,妇女解放了不需要裹脚了,裹着的脚都放下来了,但是脚已经畸形了,脚骨头也是断了的,所以不能和正常人的脚比,走路干活都受连累,很吃力的。
当白发苍苍的奶奶挪动小脚家里家外的操劳,打理自留地,地头田埂上高一脚低一脚辛勤劳作时,我们几个孩子还是疯玩的年纪也不懂事。种红薯需要拉地笼,然后栽红薯秧,拍土,浇水,都是些力气活儿,特别是到河里挑水,用扁担担着两桶水,虽然只有半桶水,沿着挖的“步口”,一步步挪上来的时候,奶奶是紧咬着牙关的,甚至有东倒西歪的感觉,感觉不知道哪一阵风就会把奶奶吹倒。
父母亲还有爷爷都去集体上工去了。当奶奶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把从河里挑上来的水放到地里,我们几个小孩子就抢上来用小瓢浇水,说是浇水,还不如说是玩水,捏泥巴打仗,奶奶把一块地的红薯秧浇完水,我们几个小孩也玩得像几个泥猴子。
于是奶奶就叹息一声,帮我们洗澡换衣服,怕被父母亲看到了要打骂。奶奶还要割羊草,喂猪,做饭。一家老小好几张嘴都等着吃饭呢,奶奶必须在爷爷和父母亲放工前,挪着小脚抢着把饭做好,吃好饭还要去上工呢。
奶奶有时候会唉声叹气,因为那时候粮食产量低,饭都吃不饱,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拿什么下锅是奶奶必须天天面对的难题。
最困难的时候,奶奶挪着小脚,搬个凳子,去河边的老榆树上摘榆树叶。有一天,奶奶颤巍巍的站在凳子上,拉住树枝摘叶子,谁知道树枝断了,凳子一栽外,奶奶从凳子上摔到了河里,我们几个小孩儿吓得哇哇大哭,想去拉奶奶,奶奶赶紧阻止我们,她一边挣扎一边说,“不要下来,太危险了,去把那根绳子拿来,一头扎在树上,一头扔给奶奶”,我们赶紧照着奶奶说的做,奶奶拉着绳子自己从河里上来了。
奶奶不会游泳,喝了不少水,她爬上岸后,冻得瑟瑟发抖,还把洒落地上的榆树叶撸到竹篮里,洗干净了,回家掺和点杂粮熬粥喝,那时候,没有油水,人都吃得多,哪怕是小孩,没个两三碗稀饭是不肯丢下碗的,何况是干力气活儿的大人,记得一顿稀饭一家人吃了一大锅,吃得奶奶好发愁。
榆树叶子没有了,饭是顿顿要吃的,咋办呀!奶奶就去挖野菜,野菜有点苦,奶奶就想办法做得不苦了,让家人好吃一点。野菜挖完了,奶奶就把目光盯在红薯上,奶奶说,不到万不得已,是舍不得吃红薯的,外边有能吃的要紧着外边的野菜榆树叶子吃,红薯是留着救命的。奶奶是舍不得挖小红薯出来吃的,实在没东西吃了奶奶就炒红薯叶子甚至红薯藤吃,红薯叶子经过奶奶的加工,别说,味道还不错哦!而每次吃饭奶奶都最后吃,说大人要生产队干活,孩子们要长身体,“我不饿”,这是那些饥饿的日子里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奶奶养几只羊,还要养两头猪,几只鸡鸭,奶奶常常念叨,一家人的油盐酱醋,衣服鞋子都在这些鸡鸭猪羊身上呢!该添衣服的时候,要添衣服,娃儿们不能捱冻哦!那时候,添衣服是一个稀罕事儿,一般都是旧衣服补补订,奶奶的衣服上补丁是最多的,奶奶会笑着说,等娃儿长大了,就不用穿补丁衣服咯!
奶奶把红薯切开,晒成红薯干,以备不时之需,那时候每年都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奶奶就用红薯干切细掺合杂粮熬粥,救活了一个又一个饥饿难熬的时光 ,奶奶看到红薯产量高,根茎叶都能食用,就扩大种植,每次看着一篮子一篮子的红薯,生活就有了底气,红薯又甜又糯 ,可以各种吃法,至于烤红薯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的。
后来,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大米白面成了桌上的主食,红薯就退居二线,然而,奶奶却有更好的用途,就是用红薯干酿酒,每当看到大门口的竹排子上晒满了红薯干,爷爷就笑了,知道又有一年的好酒喝了。而奶奶也喜欢喝红薯酒,奶奶说,只有日子好了,红薯才舍得做酒喝,可以说红薯酒就是好日子啊!奶奶笑得更多了。
现在我们兄妹几个碰头的时候,就会开一瓶崇阳酒,炒几个菜,一边喝一边回忆过去的时光,回忆奶奶的好,虽然现在自己不酿红薯酒了,但红薯酒一直以来都是奶奶留在记忆里的笑声。
又到了元旦,一大家子人又要聚集在一起,倒一杯崇阳酒,用热水拭擦去相框中奶奶蒙上一层时光的笑容,奶奶的笑声又在耳边响起,就像元旦一样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