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在岁末年关,抗了三年的疫情竟"剧情大反转",阳了一大片。悲摧的还是,疫锋所指,尤在我等古稀耄耋老弱。眼见得抗而不敌而殁者众,咱抗而存者则多深居简出了一一惹不起咱还躲不起?
可不,前不久就有作协、金盆地、精短文学群等几次聚会没参加了,理由是本人和老伴都阳了,还有基础病,身体虚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啦!
可一月九日,又来了个聚会通知:崇州市文史资料(36期)审定会。
唉,对这会,我得好好掂量掂量,不能再缺席了:
首先,这是崇州市政协文史委每年仅能召开的一次最多两次的工作会或年终团拜会,我自1990年结缘《崇州文史资料》,从2005年参加这个会,已有27年,其间从未间断缺席,而这次缺席了,总是个遗憾?更何况样书选有我文章,等我去最后审定呢,怎能缺席呢?
其次,劫波汹汹牵挂在,我有好多个老朋友好老师也是文史委文史资料撰稿人、"文史资料研究员",趁此聚会,不光切磋文史,还可问询安康,不是久盼的事吗?
于是,一份牵挂,使我下了大决心:去参加一月十日在崇州市宫保府召开的"崇州市文史资料(36期)审定会"。
宫保府内,与廷涛、鸣清、曹二爷、雷部长等等老友相见,皆惊喜连连,一声声"阳否"、"阴否"探问后,竟有逃过一劫,大难不死必有厚福之感。
世昌老八十出头了,阳了,体虚得几乎不能站立,可就是如我一样湧起的那份牵挂,硬是让女儿陪着来参会了,来看老朋老友,来最后审定他写电影人的史料《我的电影放影生涯》。她女儿说,疫病中,父亲靠着对老友的牵挂,靠着对又入选他文章的《崇州文史资料》(36期)出版的期盼,终于挺了过来,真好!
罗启昌是二十来人中极少有的"阴人"(没阳)。前不久曾微信探问:“您情况怎样?安康否?”此君答曰:“天天喝酒打麻将,管它是阴还是阳!"自信满满。去年12月不光做了八十大寿,还再版了个人文集《放翁亭夜谈》,今日参会,免费赠书,神采飞扬。问其何能"久阴不阳",答曰:酒保护到的,崇阳药香酒有药效!
这或许是真:此君与我同为教书匠出身,相知相识几十年了,退休后又做酒人,十多年了吧,不光整日泡在金盆地那浓浓的酒气酒香中,还好酒如命,午餐中见因是官办工作餐并就餐者都是古稀耄耋者而未上白酒,就耿耿于怀:“哼,今天咋忘了我自己带瓶金盆地好好陪何老师整两杯了!"
这饭吃得气氛平静,不光是因无酒,还因疫情,特别是因疫情又少了文史人一一半月前走的川大教授大师级的87岁的崇州人周九香,上次年会,还听过他老的史观大论呢!
于是,翻开了罗师《放翁亭夜谈》,画页上竟有文史委五年前的集体照,坐着的第一排中,竟有向新才、周九香丶王汝成丶俞安国四位老先生作古,几占祟州文史人的四分之一,真令人唏嘘。
与令人唏嘘不同而使人感慨的是考古专家施权新的疫中故事。施老著有《崇州简史》等多部学术专著,78岁了,兄妹三人合计222岁,所幸还有个103岁的父亲健在。
疫情来了,父亲阳了,兄妹三人也阳了。把父亲送进崇州市中医院,兄妹三人就轮流值班护理父亲,寸步不离。半月下来,103岁的父亲阳转阴,古稀三人也快康复,连医生都认为是奇迹,认为子女的陪护远胜于护工,骨血亲情才是灵丹妙药。
此次参会,施老已连熬三夜,仍精神饱满,言及有百岁老父侍奉,分明有几分自豪幸福,说到陪百岁老父抗疫,分明有万语千言,说眼下要记下点素材,三五年后或许能写本史书叫《抗疫记》。
我问他为啥不趁热打铁马上写出来,他说:历史需要沉淀,马上写马上出不好吧?我也说:热炒热出,未必全实全真,盖棺定论,换个时间环境,待将来疫情消失再来回顾总结,好。
参会的杨虎君是崇州市作协主席,触景生情发言说:崇州市政协文史委这不到二十人的文史资料撰稿人、研究员是崇州市人民的宝贵财富,他们撰写的具有亲历、亲见、亲闻特色的"三亲"文史资料,充满浓浓的乡音乡味乡情乡愁,真得好好珍惜呵护。(而我想为他补充而未说出的是:自1983年至今的四十年间,《崇州文史资料》已出至36期,就是这些"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知识人写出了500多篇共300多万字的祟州文史资料,见证、记载、留存着崇州的百年兴衰。而本人则写了十多篇计十万字)。
而马灵主席也说这次疫情对老人家们的身体是次"大考",望老人家们千万保重,历史还在前进,史料还得撰写留存,待来年春暖花开,再与老人家们重聚首叙衷情,更是温暖连连、信心满满。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