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古“蜀州八景”有机融入一首诗的翘楚之作,非清代文人晏补之的诗莫属,古今诗人无出其右。
“蜀州八景”又称“崇庆八景”,旧州、县志皆有记载,仅录载的吟咏州“八景”的诗,就达近百首,可见“蜀州八景”在当时文人雅士中的地位。每一首诗都有其亮点,但真正耳口相授,流传广泛的还得是清代文人晏补之的诗:
惟爱西湖夜月圆,
前村牧笛响悠然。
市桥官柳依依绿,
东阁红梅朵朵鲜。
天目晓钟声八百,
西江晚渡客三千。
岷山晴雪无今古,
白塔斜阳照九川。
其中每一句诗中都包含一个景点,西湖夜月,前村牧笛,市桥官柳,东阁红梅,天目晓钟,西江晚渡, 岷山晴雪,白塔斜阳,是为八大景点,有夜月盈缺了西湖,牧笛萦绕前村的时光,有翠柳依稀着市桥的梦,红梅点燃东阁的冬季,有晨钟敲醒天目的拂晓,有西江的晚渡等待着路送来的脚步声,当岷山上的雪照耀着太阳的光辉,白塔用孤鹜送走西去的斜阳,好诗用文字构建好景,把八大景点有机融为一体,各个景点各个特色,给予人听觉视觉全方位的冲击享受,让人心驰神往意欲观之后快而流连忘返。
崇州曾为古蜀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蜀王杜宇的建都之地。从常璩《华阳国志》“朱堤梁氏女利游江原”这一记载可知,当时的崇阳(古称江原)还是吸引众多游人的胜地。至唐宋时遂形成著名的“蜀州八景”,故又称“江原八景”。
蜀王杜宇及他的妻子朱利植农桑兴集市发展生产,带领蜀地人民走出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让蜀地绽开文明之花,因此得到人民的爱戴。他们集思广益爬山涉水,跟着燕子的翅膀裁剪春风翠柳,随着杜鹃的啼叫耕耘牧笛夜月,乘着拂晓的钟声追寻晚归的脚步,借着雪山之光点燃太阳的思念,映照白塔的缱绻。景为诗,诗意盎然,诗写景,景上添花,从来诗与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诗是景的凝聚景是诗的绽放。蜀州的山水风月,依山就势临水照月,从杜宇始至唐宋遂成古蜀州八景,而旅游业也随之兴起。
从清初开始,由于湖水干涸,湖面逐渐缩小,在乾隆州志绘制的“州城八景图”中,此处已是一片农田。所以,清代乾隆《崇庆州志》记述和绘图标示的“八景”,便以地处州城西北隅的“西湖夜月”取代了地处州城东南角的“东湖夜月”。由此可知光绪州志绘制的“东湖夜月”早已由“西湖夜月”取代。
康熙《崇庆州志》记载:“前村牧笛,治南五里。”大致指州城西南郊外,紧邻西河的一片田野。光绪州志“前村牧笛”图:绿树碧野,芳草萋萋,竹篱茅舍,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燕雀低飞。那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上,牧归的儿童骑坐牛背,短笛横吹,悠然自得……这如诗如画的美丽田园风光,当然应是城郊一景!此处今为蜀南小区,已成为拥有成片现代建筑的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小区。
康熙《崇庆州志》记载:“市桥官柳,治南五里。”乾隆州志记载:“市桥柳,在南门外,叶垂如马尾,为州八景之一”。大诗人杜甫客居成都时写下的《西郊》诗中有“市桥官橹细”的诗句,陆游《剑南集》称“唐安有三千官柳,四十琵琶”,留下了“归心日夜逆江流,官柳三千忆蜀州”的著名诗句。
清康熙《崇庆州志》记载:“高阁红梅,治左。”又载:“东阁,治左。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可知“东阁”即“高阁”,乾隆州志因已用“西湖夜月”取代了“东湖夜月”,故将“高阁”改称“东阁”,否则,两个“东”字便重复了。清嘉庆《崇庆州志》记述:“东阁,在州署内迤东,前牧吴昌荫建,阁前红梅、古楠各一株,盖千岁物也。
康熙《崇庆州志》记载:“天目晓钟,治北。”天目指天目寺,原址在今市委院内。寺内悬一古钟,每天清晨敲击,声若雷鸣,隔山隔水,八百里外皆可声闻,由此成为蜀州一景。
康熙《崇庆州志》:“西江晚渡,治西五里。”西江特指文井江绕城西一段,原渡口在今西江桥附近的文井江与古驿道交汇处。此处靠朱氏街河岩至河心岛,原有一座石质拱桥共十一洞,宽二丈余,曾被誉为“川西第一桥”。河心岛至城区一侧河岸无桥,全靠渡船摆渡。当年水运昌盛,下运的油、麻、菸,上运的丝、棉、盐,多集散于此水陆码头。从晏补之“西江晚渡客三千”这首咏崇庆州八景诗的描绘中,我们不难想象当年古渡码头傍晚时人来客往的一片繁忙景象。
岷山晴雪无今古,烟雨楼台成玉宇。一色皤然天地春,摇摇露出霜林树。州西北部之六顶、令牌山、大坪山等属岷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毛泽东主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著名诗句。天晴西望,山峦如银,巍峨壮观,成为州治一景。
康熙《崇庆州志》:“白塔斜阳,治西五十里。”白塔位于今道明镇白塔山,因白塔而有白塔寺,塔、寺均成于隋代,塔高七八丈,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巍巍然高耸入云。暮鼓晨钟、风摇铃铎,斜阳夕照,光耀千寻。大诗人陆游多次在此处留下足迹,吟出:“残日明楼角,屯云拥塔层”的诗句。今若天气晴好,从市区楼顶或西河岸边西望,尚可见到“白塔斜阳”这一如诗景观。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古蜀州八景多已淹没在红尘烟雨中,留在文人墨客的诗画里,撰写在州志县纪的版图上。
而蜀州的风蜀州的雨,从诗经里一直吹下来,送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眺望,也送来唐风宋雨的缠绵缱绻,时光的情怀点燃红梅的绽放,吹起牧童的短笛,敲响拂晓的钟声,在月圆之夜送回晚渡的脚步,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矗立的塔用白呼应岷山的雪,让时光在蜀州的大地上声色俱全风情万种风光无限。
“蜀州八景”,步步生莲,诗画横渡,如诗如画江山。你舞姿轻灵,如花间飞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叶尖的圆露,让人如饮佳酿,醉得无法自抑。也醉了自己,醉得从文人墨客的诗画里移步换景,遂成就了今天“崇州十二景”。
何为今日“崇州十二景”?敬请关注《天府金盆地》自媒体2023年新春特别策划——诗画《崇州十二景》。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