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个好东西,解忧添喜勾回忆,每当我端起酒杯就想起父亲,舅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酒厂很少,我的家乡崇庆县(今崇州市)从古至今,盛产美酒,当时就有县酒厂,生产崇阳大曲酒。
困难时期,没有多余的粮食酿酒。为了有酒喝,烤酒匠发明了一种酒,叫糖泡酒。糖泡酒是用制糖压制甘蔗余下的甘蔗渣经发酵,酿制的酒,颜色浑浊口感差。能够有酒喝,在那个年代是一件幸福的事,大家都不在乎是什么酒了。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看到过饭馆门口卖散酒的,装酒的是医院里装过葡萄糖液体玻璃瓶。
当时的酿酒师(叫烤酒匠)牛逼得很!他们有办法买到酒。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做事人户需要用酒招待客人。他们想方设法找到烤酒匠,多多少少买点回去。
那个时候,实行计划经济,买酒要凭酒票。买酒指定到供销社购买,条件好的家庭偶尔去买点。酒都是散装的,品种单一。
当时喝酒不像现在一人一个酒杯,当时是用鱼碗(土巴碗),一碗大约能盛半斤酒。鱼碗在饭桌转圈圈,大家轮着喝,每个人只能喝一口。轮到讲礼的,小心呡一小口,当然这台酒对他来说,不会喝安逸。轮到酒量大的,不讲礼的,他哧溜一声喝上一大口,满桌子人都盯着他。酒不多,很多时候是尽壶不尽量。小时候,我偷偷喝过酒,对酒的感觉是——辣嘴、烧心。
困难年代,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很苦,大部分家庭一两个月能吃一次肉是很不错的。当时吃肉叫打牙祭,一斤猪肉几角钱和一斤酒价钱差不多,父亲拖儿带母要养活一家人,饭能吃饱就已经很巴适了。
父亲爱喝酒。在我的记忆里,当时条件不好,父亲偶尔和长辈们在一起喝酒,场面非常热闹。
父亲不多言,不多语,对奶奶很孝顺。尽管喜欢喝酒,但不敢多喝,我从来没有见父亲喝醉过。喝过酒后,奶奶会唠叨父亲几句,但他从不顶嘴。奶奶经常会说,走路,你要走慢点,小心栽跟斗;酒后要少说话,言多必失。仔细想想,奶奶的唠叨是有道理的。
舅舅也爱喝酒。舅舅当过兵,缴过匪,见过世面。1956年,舅舅参加甘孜平乱。高原气候温差大,作战前,连队指导员要求战士都要喝点酒。他对战士们说,土匪是乌合之众,平时欺压百姓心狠手辣,遇到解放军就像霜打的茄子。你们喝下这碗酒,胆量就有了,冲锋号一吹响,大家都往前冲,坚决、彻底地消灭这股土匪。
就在那时候,舅舅学会了喝酒,后来他在战场上受伤退伍回家。舅舅对我家特别关心,小时候我家过得很艰难,年年二三月间粮食不够吃,经常救济我们。
舅舅对酒有自己独特的品鉴方式。有一年春节,我们几姊妹去给舅舅拜年,饭桌上摆的是圆瓶瓶崇阳大曲。舅舅拿起酒瓶看了又看,撕开封口胶,轻轻取出软木塞,慢慢把酒倒进酒杯。只见他的眼睛紧盯着杯子里翻腾的酒花,鼻子挨着酒杯闻起酒香味,再端起酒杯呡上一小口,酒不直接下肚,在他嘴里慢慢品味。末了,他兴奋地对我们说,嗯,这个酒好!喝到高兴时,还会给我们讲起当年剿匪的战斗故事。
父亲和舅舅之所以喜欢喝酒,是因为家乡有一条文井江。滔滔不绝的文井江水和家乡盛产的稻谷杂粮,感谢政府改革开放,新农村,新气象……水好,粮食好,酒肯定好。
如今的崇阳酒业追求“做真人,酿真酒”,经过几代崇阳酒传承人的不断努力,崇阳酒品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药香、浓香,高度、低度……不断推出一系列爱酒人士喜欢的品牌。花园式工厂、川酒文博馆、天府酒村等,观光、旅游、休闲……农商文旅同步发展。
每次喝起家乡的崇阳酒,就想起父亲、舅舅,在我心中两位老人家永远在!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