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难耐,人们纷纷选择各种果汁茶、碳酸饮料、矿泉水与纯净水、含乳饮料驱赶燥热。望着眼前风格各异、包装精美的饮品,思绪就会回到儿时。
在我的童年时代,喝的最多的“饮料”是泉水。记得从上小学起,夏天姗姗来临时,一吃过午饭,母亲就提醒我,上学走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带瓶子。
我一边答应着一边接过母亲顺手递过来的空酒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早早将空瓶子和书包放在一起。
我所在的村庄有一眼天然的泉水,就在去学校的必经之路上。泉水清清亮亮的,仿佛看不到一点沉渣。出了家门,我和小伙伴们一路小跑到泉边,擦干汗水,用手掬起大口地喝着,凉津津甜丝丝的,甘冽爽口、五脏六腑里,无一外不舒坦。一口气喝个够,再将各自的空瓶中灌满泉水。
那会儿村里没有瓶塞可卖,为了防止泉水从瓶口洒出来,大家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放慢前行的脚步。
进到教室,按进来的先后顺序将酒瓶依次摆放在教室的窗台上。于是,满教室白色、绿色的酒瓶成为那时教室一道靓丽的风景。
偶尔有家境稍好一些的同学,买一毛钱的糖精放一点进去,大家都馋的想沾一点光。泉水陪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天,成为儿时最好的避暑天然饮料。孩子们在泉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整个夏天几乎不上火,还个个有一口洁白的牙齿。
不光如此,在祖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下,我和家人还学会了自制当地盛行的各种夏日“饮料”。当时最流行的一种人们称之为“五端午山上百叶饮料”,这种饮料在当地七八十年代是主流,几乎覆盖整个夏季。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用山上的上百种草叶做原料,制作方法也很简单。
每年端午这天天还未亮,我和村里各家各户的孩子们不约而同挎着篮子向村口的山上奔去。酸枣叶、石榴叶、野桑叶、唐梨叶、榣榆,还有很多到现在还叫不出名的草叶,往年采什么,当年采什么,大家争先恐后这里捋一把,那里摘一下。
据说这些草叶在太阳出来采后制作的“饮料”避暑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孩子们争分夺秒,忙得不亦乐乎,赶在太阳露出笑脸前就采好满满一篮子陆续下山了。
采回来的草叶母亲要在大锅里炒一炒,满锅的清香顿时扑鼻而来。炒好的草叶摊开晾干,这时也就迎来了炎热的夏季。早晨烧开一锅水,随手抓一大把草叶放到一个土窑烧制的大茶壶里,冲上开水,一家人割麦锄地干农活一天的“饮料”解决了。
楸花“饮料”也是广受当地人欢迎的一种避暑饮品。楸花,顾名思义,是一种叫楸树的树开的花,样子像梧桐花。那时楸树满村,一到楸花满地时,大人一定吩咐孩子们挎着篮子在地上拾,晒干了装在包里。
我那会也不太懂泡楸花喝有什么好处,可能是由于口感的缘故,很少喝,总觉得不如泉水来的快方便解渴。听母亲说,楸花“饮料”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凉血止痛的功效。待长大一些后,潜意识里有了“功效”这个概念,我也会有意识地去泡一些喝。
由于山上资源丰富,村民们会根据各自的爱好制作各种各样的“饮料”。像猫儿眼阔,是寒冬交九天里采的,备着夏日泡着喝,据说喝了这种猫儿眼后,喝再凉的水也不会肚疼,我喝过,确实不错。
只是以前山上遍地都是,这些年也难寻踪迹了。还有竹叶水酸、枣茶金银花“饮料”,在当地都能拈手而来,不费多大劲,不花一分钱,消暑效果还好。
长大工作后,消夏解暑的饮料升级为酒,啤酒肯定是要喝的,但是作为一名偶尔有喝酒习惯的中年人,每次有饭局邀约,我会带上提前买好的“金盆地”。
它的酒香浓郁、酒质剔透晶莹,让我在炎热的夏季和朋友们一次次享受到独有的欢愉。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