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本文作者来自甘肃天水,与之相邻的还有个著名的地方叫酒泉。天水、酒泉,包括四川的金盆地,还有那些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以及如雷贯耳的大文豪如苏东坡、杜甫、李白、陆游、李清照......
酒,是中国人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对于文人墨客,想要饮酒做赋,自是不能少了酒。
纵观古往今来,酒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诗词之中有酒香,酒香之中有诗魂。如若从诗中沥出酒香,诗词的醇香之气将随之锐减。谈及酒与诗,当属唐朝最为鼎盛,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李白当之无愧!
李白和酒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由此诗句看来,李白的好饮、狂放、潇洒、桀骜不驯,豪放纵逸一览无遗。
李白曾自诩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真的是嗜酒如命!如若不然,便不会有《将敬酒》这篇劝酒诗。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排挤,官运不济,本想大展宏图,终了理想抱负难以实现,壮志未酬,故而饮酒以发泄心中的愤懑与积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得意的时候要以酒助兴,不然便是辜负了当空的月色;“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失意悲伤的时候也要喝酒。既然做不成圣贤,报国无门,那就一醉方休……
前有诗仙李白,后有酒圣杜甫,他嗜酒不亚于李白。据统计,杜甫现存的诗篇中,谈及酒的足足有三百多首。他早在十四五岁便已是酒中豪杰,《壮游》一诗中写道:“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他十四五岁的年龄,俨然已是一副性情豪爽、好饮酒,且已心系苍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正义少年。
在《九日五首·其一》中写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抱恙在身,都寻思着既然在重阳节不能喝酒,那么菊花也没有必要开放了。由此可见,他有多么痴狂于酒。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潦倒终身,郁郁不得志,即便在杜甫生活最贫困的时候,再加上病魔的缠身,也是与酒为伴,之后便有了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当时的杜甫已有五十多岁,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年过半百的杜甫独在异乡,踏上高台,听到峡谷中传来凄切的猿叫声,看到潇潇而下的落叶,悲从中来。加之他一生四处漂泊,且暮年多病,在国难家愁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他却只能憾恨自己鬓发日益斑白,更因病魔缠身不能饮酒,心中的诸多愁绪便自然难以排遣了。
自古唐宋不分家,盛世宋唐无酒不成诗词。酒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交际媒介,人们借酒传递感情,对于文人而言,酒既能助兴也可激发灵感。说完唐代咱们再来说说宋朝的诗人与酒的故事。
李清照是我最喜欢的女诗人之一,她与酒也有着丝丝缕缕的不解之缘。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受父母的熏陶,年少时就对诗词的造诣极深。李清照是文人,那她的人生、她的诗词中自然是不可缺酒的,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她十七岁创作的小令《如梦令》响誉文坛,也奠定了她“才女”的地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曾因赏花而痛饮,在酣睡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醒来仍然余醉未消。
究其缘由,便是那惹人的春色让花季的李清照贪杯了,在良辰美景之下,一晌贪杯,真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李清照自小出生在优渥的家庭,婚后夫妻恩爱有加,嫁为人妇也是爱酒如命。在重阳佳节,也是与酒作伴。这也是我年少时最钟爱的一首重阳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而此时的李清照独自饮着酒,以此宽慰愁坏,在重阳节思夫心切,只能借酒消愁排解相思之情。
中年的李清照在面临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又举起酒杯,喝上两三杯,以此来抵御寒风的袭击。实则是以酒解忧,沉醉其中,排解内心的苦楚罢了。
花间酒,人间月;诗与酒,在其中;酒与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孪生兄弟。酒性辣,回甘,味道醇香,令人痴醉,成为历代诗人的兴奋剂,因此,也催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酒诗。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