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驰”这两个字现身江湖,一马当先、千军万马、万马奔腾的画面一下就驰到你的面前。还有一个古人在你耳边吟着名句:“列城寒月惊鸿散,夷路西风哨马驰”“万里西风逐马驰,挥戈回首寨云低”。
我认识的马驰,四川崇州人,叫这个名字的在百度上一抓一大把,当然,这个马驰不是高级工艺美术师,虽然他爱划拉几笔,画点花草写写书法;也不是电影导演,虽然他的手机从不闲着,录了一段又一段;更不是什么民办学前教育行业代表,虽然他热心传递着乡愁,弘扬着优秀文化。
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生意人。把忙碌的身影留在西江桥的夜市上,都江堰的天马镇上,郫县的崇宁城墙下,公议乡的摊位上,还有沙西线成都影视城前,吆喝着“好甜的西瓜”“好甜的油桃”“好吃的香蕉”。
听人劝吃饱饭,他学会了“和气生财”,学会了“鸡鸣早看天,未晚先投宿”,学会了“卖货如惜花”,学会了“小富靠勤,中富靠智,大富靠德”。
他结识了很多摆摊的同行。
“右边摆摊卖桃子的大哥是怀远的,和他聊聊不多时间,送了我四个桃子,大哥走了之后,左边来了卖白酒的帅哥,比我年轻一些,今天公议场有点小雨,夜市的人也很少,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聊天,最后卖酒的弟弟买了我一个西瓜14元,征得卖酒的弟弟同意随便拍随便发朋友圈。”
“卖鸭货的女人背对着他说,现在疫情又凶(严重)起来了。我说:恩,咋办哦?她说,生意不好,哪天一路去中和场看荷花撒。我于是就不敢回答了。她车转背(转过身),原来是在和别人语音聊天。”
“最后不是对摆摊人说晚安,因为城市的很多地方,夜晚还有很多摆摊人正在忙碌,应该说:平安,所有摆摊人。”
马驰把他的摆地摊经历统统写进他的《马驰地摊日记》里。在这一篇篇接地气的文章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骑着摩托车,走过崇州角角落落的见闻。他笔下的白马镇,塞满了传奇的故事,能够拍一部电视剧;他去彭州濛阳上货,还专门拜见了陆游逛过的寺庙,更加向往陆游闲游崇州,野饮乡下的过往;他去白马场小乡镇赶场,讲起这个乡镇却出了两位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两位人物,一位是烈士张露平,一位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位飞行员龙文光。原来他并不只是对崇州乃至四川古代历史人物有了解。
他回到家乡何家墙扁,忆起那里的楠木林,辣梅树还有碉楼。他还想起小学时的孙老师,同学小双、李严和严涛。他记录了成都人流沙河、建川博物馆馆长樊舵爷、退休老师何学嘉。
马驰摆地摊,可以说非常的辛苦,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有时候才卖七块钱,有时候让小刀划破手,但这并没有打倒他。熬到半夜回家,还要打开电脑,敲上一篇文字。灵感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淌下来,在文档上汇成瀑布,再看又像一路的蔷薇花瀑,裹着浓浓的香气,陶醉了你的双眼,内心。
看《马驰地摊日记》,你会发现他十分享受这种生活,在摆摊的同时,可以深度接触崇州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越来越感觉到马驰根本不是摆的地摊,而是在给我们讲述平凡世界里的很平凡的故事,好感动,好励志。
马驰在摆摊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诗与远方。就像一粒粮食,成熟在乡野,把自己酿成一滴酒,不仅发现了最好的自己,也温暖激励了他人。他对四川对崇州对家乡的那份情愫,感染到每一个人,包括外地的朋友。
马驰爱喝酒。金盆地是崇州老酒窖的酒。马驰爱文化。金盆地把川酒大文化融汇其中,让所有关注川酒文化的人都闻到一股馨香。我想这就是他与金盆地结缘至深的原因吧。可谓同志相得,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如今,马驰在《天府金盆地》平台刊发稿子数篇,这些都是在他摆摊回家后,细细来琢磨,辛勤爬格子写成的。这是另一种摆地摊,卖的是另一种西瓜梨子桃,是一份奉献给大众的精神水果。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