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男子戴头盔看房”的短视频出现在网络平台中。视频中配字写到:“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看房。”(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诸此类的新闻并不在少数,不知从何时开始,买房、领奖时戴墨镜、戴口罩已经成了人们标配,不少人担心自己的信息遭到泄露。事实上,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今年7月,圆通速递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利用员工账号和第三方非法工具窃取运单信息导致40万条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日新月异的“黑科技”本应引领人们生活的更加美好,但却成了不法分子窃取信息、谋求不当得利的手段,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戴头盔看房”的背后,反映的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越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在身份验证、支付验证、进出场所等方面,这诚然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方便,尤其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更是表现不俗,为体温检测、人员排查工作立下了功劳,人脸识别的精准性和便捷性正不断惠及我们的生活。但不可忽视的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主体往往忽视了“收集个人信息必须要满足‘单独告知’及‘取得明示同意’”这一规范要求,在捕捉抓拍人脸时并未事先告知,摄取到的信息如何应用、应用到哪里这些都是未知。更严重的说,事先无告知抓拍这已经涉嫌违法。
靠戴头盔防范隐私泄露,看似滑稽实则反应的是普通民众面对信息被泄露时的无力,不只是人脸识别,注册APP、网络购物都有信息泄露的风险,面对这种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威胁民众隐私的情况,仅仅靠戴头盔可不行。技术在发展,相应的监管法律条文也要跟得上,应明晰摄取民众信息技术的应用边界、使用场景、使用标准,防止越界。如何让新科技发挥利、规避弊,把握是、抛弃非,这需要政府、新技术应用者和我们普通民众的齐发力,共同迎接好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镇人民政府 陈明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