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角度来看。世界处于百年一遇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崛起的中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老牌强国的层层打压。拉动内需形成循环,建好建强产品供应,培养培育大量人才,都是帮助中国渡过“阵痛”的关键。其突破口在哪?在农村!大部分农民还刚刚跨过温饱线,广袤的农村还等待着现代化的耕耘;一大批生产力正待解放,庞大的消费需求尚未挖掘,无数的人才正在成长,最蓬勃的生机正在田间孕育。
我们这一代人站在了“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见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呼唤着发展“三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中国的未来,需要在“三农”上凝聚磅礴力量。
(三)
在中国刚刚实现总体小康,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时,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总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建设,在原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形成了新的“二十字”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目标与丰富内涵。
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要求农村经济更加全面繁荣发展。从基本的粮油供应到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从传统小农经济到生产经营模式科学制度化,从单一经济模式到多主体联动、多产业联合。通过实现产业兴旺,配好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第一把钥匙”。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要有质的提升,并蕴含着基础设施全面完善的新要求。要让农村在干净整洁的基础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一方面需要大力推动环境综合整治、老旧厨厕改造、生态环境保护等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全面提升水电燃气等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让乡村既“生态”又“宜居”,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美丽家园。
再次强调乡风文明,要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蔚然成风,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改变腐朽落后观念,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有助于激发农民自身奋斗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营造文化繁荣、底蕴浓厚、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样也是对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充分发挥乡风文明建设在教化群众、服务群众上的双重作用,是乡村振兴中亟需推进的任务。
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反映出乡村治理的重点从程序正义倾向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依靠人民”与“发展为了人民”有机统一,全面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水平现代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中,要重点依靠“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群策群力的智慧、道德文明教化引导的氛围、法律法规指导约束的力量的协同作用,实现农村良“制”和良“治”的连接与跨越,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射洪市沱牌镇人民政府 张成伟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