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千军台矿区在2015年关停后,一直探索转型。去年,京能集团下属京煤集团联合华北科技学院,利用矿区关停后的1.9万平方米地面建筑和3000多米井下巷道,建设国家级安全应急实训科普基地。在地面上,将建检测检验中心、事故分析评鉴中心等17个实验室;在井下,将建无人掘进、无人回采、矿山地质、通风测定等10个实验模块。这处安全应急实训科普基地预计7月开始接待学员。
拥有400多年历史古建筑群的爨底下村,延续700多年“窑火”不灭的琉璃渠村,传承千年乡贤文化的灵水村……在永定河的滋养下,门头沟成为本市的历史文化大区。本市5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门头沟就占据3席,而每个历史文化名村都是一座“活的博物馆”,它们记录着历史和乡愁。如今,这些历史文化名村正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传承文脉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青石铺就的街道、台阶,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的古朴民居……从走进爨底下村那一刻起,古朴的味道便扑面而来。位于京西山谷中斋堂镇的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村内有目前保留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除了老院落本体,院中的砖雕、木雕以及北方民居特色等共同构成爨底下村独有的历史文化。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将该村的文化传承下去,从去年10月开始,老村长韩孟亮在自家的民宿中开起“茶话会”,每周两次义务为游客介绍爨底下的历史和文化。
67岁的韩孟亮,曾在1990年至2001年担任村长,他带领着村民们搞起民宿,打造出爨底下村的品牌。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如今的“老村长茶话会”已成为村里一张新“名片”。“爨底下村的起源、发展、历史沿革,都是我讲解的内容。游客想了解更多爨底下文化,我也希望能为村里文化的传播做出一点贡献。”韩孟亮说。
爨底下村党支部书记韩跃介绍,爨底下村借助古代建筑群和北方民居文化资源,从1995年起开发旅游,“目前我们村95%以上的古代民居都用于民俗旅游接待,每年有超过20万游客来感受古村风韵”。
琉璃渠村,村如其名,琉璃是这里最大的特色,也是最独到的优势。琉璃渠村自元代就以烧造琉璃而闻名,延续700多年,“窑火”不灭,拥有北京地区烧造时间最长的御窑厂,也是官式琉璃的创烧地。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到琉璃渠村村口,琉璃装饰的牌楼映入眼帘,百米长的前街上,每隔几米就能看到不同形状的琉璃摆件,琉璃文化墙上也装饰着代表吉祥寓意的琉璃图案……为了让琉璃文化得以传承,琉璃渠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华介绍,目前,琉璃渠村正在建设琉璃博物馆,博物馆占地900多平方米,包括22间房屋,馆内将通过文字及琉璃藏品的形式展示700多年的村史及琉璃文化,博物馆将在今年五一期间完工。
北京青年报本报记者 武文娟 李泽伟
本文由成都市府南河(锦江)综合整治倡导者、成都黄龙溪古镇旅游综合开发第一人、黄龙溪得舍禅意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