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种将至,《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皖北地区一些产粮大县采访了解到,由于种子市场全链条、全流程监管仍存“盲点”,即重视生产经营环节、忽视终端使用环节,同时受限于难以入户调查、“被动接受投诉再调查”、证据缺失难以追溯等,这些县频现包装袋上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国家审批文号的“三无”小麦种子,被老百姓称作“白皮袋”种子。(9月9日《经济参考报》)
众所周知,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如果种子一旦出现了问题,势必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影响农民朋友种植业的增产增收,继而严重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据报道,近年来,每到春播、秋种时节,一些不法分子便趁一些农民朋友辨别能力差、急需种子、贪图便宜之机,把一批批假种子混入农村市场,坑害农民朋友,大赚昧心钱。对此,许多农民朋友反映十分强烈。
近年来,公安部门每年都要发布打击制售假劣农资专项行动成果,这无疑给了制售假劣农资的不法之徒一记“重拳打击”,也给农民朋友提供了一定的农资保障。
但笔者以为,要打击类似“白皮袋”种子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还得用“重典”。一方面,监管要到位。公安、工商、消协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把打击类似“白皮袋”种子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力度,确保不让假劣农资混入农村市场坑农害农。另一方面,执法要从严。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罚款的要罚款,该取缔执业资格的要取缔执业资格,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追究法律责任,绝不姑息,要让其为自己的无良和违法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倒逼其遵规守法,不敢制售假劣农资,坑害广大农民朋友。同时,要鼓励农民朋友到正规商店购买各种农资,切莫贪小失大,盲目抢购非法经营的各类农资,以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当然,还需跟进举报奖励机制。相关部门应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农民朋友对类似“白皮袋”种子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进行积极大胆的检举揭发,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让类似“白皮袋”种子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其无立足之地,无销售市场。
笔者相信,只要通过严监管,严执法,正规途径购买,设立举报奖励机制等一系列“重典”举措,那么,就一定能有效打击类似“白皮袋”种子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从而给广大农民朋友营造一个正常、有序、无假的农资销售市场,既确保广大农民朋友的农业生产丰产丰收,又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