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条例》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经营者制定的格式条款、通知、声明等不得包含概不退款、不补办、解释权归经营者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消费者自购买预付卡之日起七日内未兑付商品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经营者退卡,经营者应当自消费者要求退卡之日起五日内一次性全额退回预收款。(11月27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随之开始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方式开始走进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而“预付卡”消费方式便是其中之一。
其实,“预付卡”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趋势。一些商家正是瞅准这一“商机”,推出“充值多少返利多少”“多消费多优惠”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不但让消费者从中获取一定的“实惠”,而且商家也能通过“预付卡”消费方式留住消费者,并从中获取利润。可以说,“预付卡”消费方式对消费者和商家而言,这都是一种“双赢”之举。
然而,当前的预付费式消费存在着不少“霸王条款”,深遭消费者诟病,比如:“余额不足不能消费”“有效期内未使用完卡内余额作废”“一旦遗失不接受补办”……等,致使“预付卡”消费成了吞噬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的“消费陷阱”。
其实,早在2012年9月,商务部就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要求发卡企业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前往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对相关企业实行资金存管制度,按预收资金的一定比例向商业银行存入存管资金,一旦违规,便可对企业形成约束。可见,对预付卡消费的管理还是有明文规定的。但由于只有管理办法,而没有相应的监管和处罚机制跟进,因而“预付卡”管理还是处于“失管”状态之中,导致“预付卡”消费“乱象丛生”。
此次,北京市通过《条例》,明确预付卡七天冷静期“入法”,这无疑是一种“消费保护”。可以说,预付卡七天冷静期的“入法”,既给了消费者一定的“后悔权”,又防止了一些无良商家的“霸王行为”。有了预付卡七天冷静期“入法”这把“尚方宝剑”,消费者一旦发现预付卡消费存有陷阱,消费者就可以及时享有“后悔权”而终止预付卡消费。同时,那些无良商家就难以“称王称霸”,一些“霸王条款”就难以“欺行霸市”。可见,预付卡七天冷静期“入法”,既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无良商家的“玩花样”“耍花招”。
当然,消费者享有了“七天冷静期”的法律保护,并非就“万事大吉”,还需增强维权意识。如果消费者遭遇预付卡消费“陷阱”和“套路”,绝不能坐以待毙,任凭“宰割”,应对损害自己合法权益的“预付卡”消费大胆地说“不”,并采取法律途径积极维权,以避免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从而给自己的预付卡消费加设一把“安全锁”。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