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牛髓粉蛋白固体饮料”“纳豆激酶红曲”“珍硒虫草浸提粉”……在安徽宿州83岁的高大爷家中,堆满了各种品牌和种类的保健品。高大爷的女儿高女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这还只是一小部分,有些已经吃完了,老两口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了30万元,现在全买保健品了,这些年来每月的退休金也一分不剩。”保健品“坑老”为何屡屡得逞,屡禁不止?如何有效整治这一问题?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4月15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养生和保健,保健品市场欣欣向荣。但与此同时,上门推销、组织活动,虚假宣传夸大保健品功效,诱导和欺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轻则导致老年人钱财受损,重则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家庭和谐。可以说,保健品“坑老”,这不仅是一种赤裸裸的消费欺诈行为,更是对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一种侵害行为。
据了解,老年人容易陷入保健品骗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许多老年人由于缺乏子女陪伴,内心孤独,难以经受住推销人员打感情牌;其二,老年人往往难以辨别推销人员的“钓鱼”手段,保健品骗局通常是以办健康讲座、送礼品的方式进行,逐渐让老年人放下心理防备、建立起信任感,再加上使用时下流行的专业术语故弄玄虚,让老年人难以辨别真伪,进而购买产品。
因此,笔者认为,打击保健品“坑老”还需“综合施治”。首先,需要严监管。各级市场监管、公安及相关部门之间要协同配合,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手段,通过严监管、严督查,提升保健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严防保健品骗局“坑老”。
其次,需要社会共治。一方面,新闻媒体应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保健品问题的监督曝光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督促和引导保健品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畅通消费者维权通道,鼓励和方便老年人遇到问题及时投诉举报,依法维权;同时,司法机关应落实好民法典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要求,对于侵害不特定多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让他们“痛到不敢再犯”。
其三,需要补上“健康知识”。一方面,作为子女可以利用网络下载一些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保健知识资料,以提高老年人对保健知识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包括社区,村两委,不妨多组织一些有益的“健康知识”讲座,可以聘请一些知名专家多为老人传授健康保健知识,帮助老年人辨别真伪,从而避免掉入保健品的“坑”里,既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又造成精神上的打击,更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子女应给予老人更多关爱。不妨通过常回家看看、常打电话问问、多陪陪老人等方式,让老人无时不刻地感受到子女所给予的关爱、亲情和温暖,从而消除孤独和寂寞,避免子女亲情被不法保健品推销商的“亲情牌”所替代,而让老人陷入保健品骗局。
笔者相信,只要多方合力,打防并举,综合施治,就一定能有效打击保健品“坑老”不法行为,从而给老年人营造一个健康、有序、规范、安全的保健品消费环境。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