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部手机,30分钟内赚不到200元你退款,宝妈、学生党、未成年人、待业者可用,纯干货,无套路”“不用任何资金,没有任何门槛,只要你购买了这份赚钱秘籍,仅需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睡后收入’”……当下,在一些电商平台和网站广告链接中,出现了不少“躺赚神器”的宣传。那么,是否真有“玩手机就能轻松赚钱”这样的好事呢?为此,《法治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5月9日《法治日报》)
据报道,所谓的“躺赚神器”,其实就是各种类型的“接单”App,用户下载后可以通过领取App上的任务,比如商品砍价、下载其他App帮助任务发布者领取新人福利、小程序注册使用等获得佣金赚钱。据了解,这些“躺赚神器”以赚钱为噱头,吸引用户实名注册并接单,为其他App创造流量,实际上就是利用用户的赚钱心理,牺牲用户的时间、个人信息隐私的方式为自身攫取远高于用户佣金的利润。而且,这些“躺赚神器”不仅不能“躺赚”,还可能招徕木马病毒,甚至个人信息隐私以及财产安全也存在巨大风险隐患。可见,“躺赚神器”其实就是一个骗局,目的是收割手机用户的“智商税”。
因此,笔者以为,要戳穿“躺赚神器”骗局,还需多方发力。首先,平台要“发力”。一方面,电商平台应不断完善风险预防机制,包括合理必要的审核回应机制、风险提示机制和用户反馈评论机制。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应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经营活动负有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等义务,不得在超出必要、合理、正当范围外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否则,平台应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监管要“发力”。市场监管、网信等监管职能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不妨采用智慧数字系统,定期考核这些App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和保障举措,对不合格平台名单进行公示,必要时予以行政指导或下架处罚。
其三,法律要“发力”。公安机关要对忽悠欺骗手机用户的“躺赚神器”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罚机制,严惩重处不法行为,倒逼其遵规守法,不忽悠、不欺骗广大手机用户。
同时,手机用户也要“发力”。手机用户一旦遭遇“躺赚神器”骗局,要学会维权,不妨向市场监管、公安机关投诉举报,切忌自认倒霉,任凭宰割,助长其嚣张气焰。
相信,只要平台、监管、法律,包括手机用户,都能形成联动,共同发力,就一定能戳穿“躺赚神器”骗局,从而帮助广大手机用户避免被收割了“智商税”。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