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中国著名作家廖沫沙在《廖沫沙近作选•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中告诉我们:“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由此可见,博物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不管是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还是普通百姓,要懂得格外珍惜。博物馆里的每一件藏品都非常珍贵,有的甚至来之不易。尤其是省级和国家级博物馆,到那里走走看看,会让人觉得自己很无知,竟然不知道我们的祖宗是如此聪明绝顶。当我们看过之后,才能正确理解为什么说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阐释为“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博物馆蕴藏着哪些力量?该如何更好地释放博物馆的力量?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博物馆魔性演唱会”迅速走红,或许能给我们很多启迪。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2万多个,全国博物馆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建成开放,增长率23.4%,年均增长率4.3%,总量已跃居全球第四位。(人民网)
由于受新冠肺炎变异病毒疫情的影响,许多博物馆不能正常对外开放,这的确令人遗憾。但是,现在的博物馆都建立了数字化馆藏文物展,大家可以通过登陆互联网去尽情享受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带给大家的精神享受。
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观赏文物,我们都应该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认真观看,并在观赏过程中驻足做一些思考。为什么在几千年前,几百年前,我们祖宗的头脑竟然会那样聪明?那时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各种检测仪器,更没有机械化加工设备。但是,我们的祖先却把一件又一件珍贵文物制作的那么精细。而且,某些文物的造型构思精美,巧夺天工,令人瞠目结舌,赞叹不已;而且,让人恋恋不舍地不愿意离开博物馆。
我们以往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文字描述是比较抽象的,只有在博物馆里近距离地与各种文物对视,才知道我们自己是非常渺小的,我们是孤陋寡闻的,我们对于祖先的了解少之又少,我们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知之甚少,而且非常浅薄。只有让自己置身于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才能让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给我们好好地上一课。
如果在我们的一生当中通过周密安排,能把全国各地的5788家博物馆游览一遍,那一定会让我们增长很多见识,那一定会让我们大开眼界,并对中国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肃然起敬。
记得,唐代皇帝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这对于我们子孙后代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把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文化继承发扬光大,才能不辜负祖宗对于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
我们走进博物馆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习,不用我们花一分钱,而且都是免费的。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能弥补过去学习中的许多缺憾。尤其是对于离退休老人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而且,父母和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要带上晚辈一起去博物馆学习。这是因为,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需要大量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子孙后代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懂得珍惜和继承,让他们愿意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和更新改造,要高度重视文物的依法保护,要高度重视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让博物馆在加快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郭喜林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