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及时制定出台是建设完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律制度体系的标志性成果,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在我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犯罪类型,呈现出“产业化、集团化、精细化、跨境化”的特点,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只有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才能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下得猛药除“毒瘤”。电信网络诈骗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刑事犯罪,是侵犯公民财产安全的社会公害,也是不可容忍的“社会毒瘤”。近年来,全国各地公检法及金融机构、电信运营机构等单位不断强化依法打击、行业监管和源头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断卡”“清源”及“全民反诈”行动。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推进高发类案集群战役和专案行动,持续开展“长城2号”“云剑”“断卡”等专项行动,指导各地完善网站预警、甄别、反制技术手段,优化止付冻结便捷渠道,反电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守护群众“钱袋子”。目前,一些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虚假平台,以高额回报为饵,设立虚假的股票、期货平台,进行炒卖“股票”“期指”、虚拟币等诈骗。面对层出不穷的犯罪手法,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思路方法、堵塞监管漏洞,消除安全隐患,全面筑牢反诈防护技术网,对诈骗窝点信息流、网络流、资金流等进行全链条打击,全领域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土壤,守好群众的“钱袋子”,坚决打好反诈人民战争。
增强防范破“套路”。据统计,超过七成的电信网络诈骗与个人信息泄露或被窃取有关,大多的电信网络诈骗“套路”通常是从个人信息泄露开始的,不断翻新,变换花样,并且还在不断变化之中。《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颁布实施监管对个人信息实行了双重保护,但是广大群众仍需擦亮眼睛,增强防范意识,看穿电信网络诈骗理财平台的“诱饵”,识破电信网络诈骗不断翻新的“套路”,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及时报警采取补救措施,提高反诈意识和能力,筑牢反诈防线。
面对危害巨大的新型违法犯罪,我们必须以法律为准绳,用超常的决心意志,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全链条治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预警防范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打击电信诈骗类犯罪合力,有效堵住监管漏洞、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空间,就一定能织密反诈法网。(作者:李爱国)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