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振信心,扩大内需是2023年经济工作重点。我国历史上三次扩内需政策的密集发力,均处于外需收缩的宏观环境,如1998年、2008年和2020年。明年外部环境仍复杂严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及“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我们认为2023年扩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主要抓手在于房地产和汽车产业链。
二、房地产被重申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平稳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地方财政、就业和金融稳定。近期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再次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表示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支持居住消费是明年扩内需的重要抓手,预计供给端政策将继续放松,优质头部房企进一步获得政策支持,这也是防范地产领域风险的重要方面;需求端政策仍有放松空间,预计重点城市在放松限购、降低房贷利率、增强信贷支持等方面的政策仍会继续推出。
三、鼓励汽车消费,发挥消费压舱石作用。汽车产业链起着制造业投资“稳定器”和消费端“压舱石”的作用。《“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中重点提及释放出行消费潜力,包括鼓励限购地区探索差异化通行管理等替代限购措施、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创建车联网先导区等。今年以来,全国层面的刺激汽车消费政策频出,地方层面多以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购车补贴,惠及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预计明年会有更多城市跟进。
四、投资建议:扩内需阶段总量政策积极,支撑A股底部区间。回顾历次扩内需发力阶段,国内总量政策均偏积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力度不会小于今年,降准降息均可期待,财政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的资金面和情绪面将获得支撑,因此中期对A股无需悲观。结构上,明年扩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主要抓手在于房地产和汽车产业链。一方面,要确保前期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全面落地,另一方面,房地产、汽车等相关领域的增量政策仍将继续出台。
落实到A股行业配置上,建议围绕政策稳增长、扩内需方向作布局:
1)防风险和稳地产相关的,房地产产业链;
2)受益于扩内需和疫后修复的:汽车产业链、医药、食品饮料、免税等;
3)与“安全、发展”相关的:信创、自主可控、数字经济等
近期,无论是财办还是业内,都在热议“重申房地产支柱作用”。
这是否意味着要开历史倒车呢?
笔者认为不是。
首先,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其次,《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
其次,即便已有很多刺激性政策出台,炒房客也不再敢轻易入场。
遥想当年,炒房客到哪里,风卷残云一般掠夺大量财富。当时就是因为房地产处处欣欣向荣,而现在的局势是,房地产有暖流在吹,但对于房地产的信心绝不是有点暖流就会变暖的。
现在的局势,炒房客其实是要背一些锅的。
若不是炒房客到处炒房,房地产也不能如此快的过热。炒房客从房地产抽身后,自身财富获得快速增长,而留给购房者的则是房贷高企,月供高企。
既然,炒房客没机会了,那么也就开不了倒车。
最后,房地产已经告别了粗放发展时代,很多模式,包括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逐渐已被时代淘汰。不会再出现,政策一刺激,立即就回暖的局势。
相信大家也发现了这一点。
那么,房地产就剩下一种方式:缓慢回暖。
业内很多人认为2023年就是转折之年,认为大家在政策刺激下,在房地产大佬的造势下,在售楼处的忽悠之下就会出手买房。
笔者认为,未必。
只有一种情况下,可能性会增加,那么就是GDP正常增速(即2023年保持6%-8%的增速),且在出口承压的前提下,内需真正能有些起色。
世界银行预计今年我国的GDP在2.7%,明年为4.3%。
笔者认为,GDP增速趋缓的前提下,大家不太可能放开手脚去买房。
况且,口罩还没真正过去,难道不会心有余悸吗?
如果哪天再来一次类似的口罩,谁又会为自己的房贷买单呢!
毕竟,买房是单行路,无法开倒车。(新楼君)
成都渝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网络宣传办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