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经济 >

汪涛:消费复苏和房地产反弹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2023-01-20 |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小字号

以下观点整理自汪涛在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3年1月)上的发言

一、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展望

支撑今年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两大动力,一是中国走出疫情,经济重启,二是房地产企稳反弹,对经济的拖累降低。与此同时,出口会有一定下降,外需可能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

1、目前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反弹

1)高频数据表明居民出行和经济活动已经开始触底反弹

各方面的信息,包括百度大数据对新冠搜索的指数,都说明大多数地区和城市的疫情高峰已经过去,很多人都已经感染并阳康了。从具体指标来看:全国18个大城市地铁客运指数在12月同比下降46%左右,而到1月上旬,降幅收窄至18%左右,虽然相比往年差了一些,但比12月有明显好转;百城城市拥堵指数在12月同比下跌12%左右,而到1月上旬同比下跌3%左右,降幅也有明显收窄;30个城市每天的房地产交易数量在1月上旬也有明显好转;货车整车货运量也有一些修复,不过仍然比较差。

这些指标反映了目前居民端的活动在恢复,但生产端仍然比较差,这与实体经济的需求以及出口下行等其他方面有关。在去年的一些补贴政策到期后,今年前15天的汽车销售是比较差的。最近一个月的港口数据没有报出来,但是由于外需的影响,预计并不会有明显好转。

2)瑞银消费者调查显示消费者短期谨慎、对全年恢复抱有信心

瑞银对1000多位消费者做了关于春节期间及2023年出行和消费医院的调查。调查时间是12月14日-22日,当时大多数城市正值疫情高峰或者在去往高峰的路上,因此消费者对春节消费的意愿是比较谨慎的。出行方面,由于很多限制,包括隔离政策等都已经取消了,因此人们的出行意愿有所上升。但是大家对于线下消费仍然比较谨慎,消费意愿甚至比前一年略低。不过虽然大家对于春节期间的线下消费意愿不是很高,但是对于2023年全年的消费意愿明显上升,这与消费者对2023年收入增长的预期是直接相关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对2023年收入增长的预期平均在8%左右,高于2022年春节预期的6.7%,也远高于2022年7月预期的百分之三点多。

总结来说,根据目前对消费者意愿的调查,大家短期内的态度比较谨慎,但对2023年是有信心的。谨慎的态度和当时正处于疫情高峰有关,估计现在大多数人阳康后,信心应该已经有一定的恢复。

2、超额储蓄的释放和就业及收入的增长将支撑消费的反弹

今年消费修复和反弹到底有多快,有多大的力度,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超额储蓄到底有多大,多大程度上释放出来;二是就业和收入的增长能够多快恢复,增速有多高;三是是否有收入和消费方面的补贴。

预计今年不会有大规模的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或者消费的补贴。也许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会出台一些消费券,但是从宏观层面看,力度不足以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随着经济活动的重启,以及隔离等限制的取消,很多线下活动,比如小商、小贩、小餐馆,以及旅游出行等线下服务行业会开始重启。这将会带动很多相关就业,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支撑消费稳定复苏。

储蓄是居民没有消费掉的部分,而比往年更多的储蓄就是超额储蓄。超额储蓄不等同于储蓄存款。老百姓的储蓄可以去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和债券,也可以放在理财和存款,储蓄存款只是储蓄的一种方式。根据统计局家庭调查数据以及我们的消费者调查,疫情期间居民储蓄率比平时高了约三个点,形成了4-5万亿的累积超额储蓄。今年超额储蓄的释放速度,取决于信心和经济修复的速度。如果政府有一定补贴,经济修复比较快,增速比较高,老百姓的信心也会恢复得比较快,超额储蓄就会比较快、比较多地释放一部分出来,今年的储蓄率就会明显下降。

对今年消费的预测:预计今年实际消费增长有望达到6.7%左右,全年GDP增长大概在5%左右,消费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长。社会零售总额是名义值,因此预计增长达到9%左右。

3、房地产对经济拖累会降低

过去一年多的房地产调整,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前期政策收紧;二是房地产需求的基本面,包括人口见顶、城市化放慢等,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三是疫情对房地产带来了额外的重大冲击。2022年下半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比2020年下半年下跌了55%,销售比2021年上半年下跌了40%左右。从目前的水平看,房地产的供需方面都存在超调。

随着中国走出疫情,经济重启,老百姓的就业和收入逐渐恢复,房地产政策也开始出现了重大调整。比如对开发商各方面融资的支持,很多城市取消或放松了限购政策,按揭利率也下调了很多等。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面积目前处于低位,预计3、4月份会出现环比反弹,预计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增长将达两位数,但全年销售和新开工将略低于2022年。因此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幅度会明显减弱。1月上旬的房地产销售已经出现了一些反弹,而且瑞银调查发现2022年老百姓的购房意愿相比2021年也有好转。这主要是由于按揭利率下行、按揭可获得率上升、房价有些下调、可支付性提高等因素。因此,还是有一些需求可以释放。

从出口来说,预计今年全球经济会比较弱,美国和欧洲经济都将有一个温和衰退,因此外需比较弱。此外,虽然政府对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有政策上的支持,但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今年将会稍微减缓。

二、政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适当扩大财政赤字

中央政府应该扩大债券发行。因为中央政府的信用是最好的,杠杆率也是最低的。由于去年经济较差,卖地收入下降,税收收入也下降,地方政府财力非常紧张,而我们又要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因此,中央政府应该进一步扩大赤字和债务率。

若要让财政支持更加有效,有两种方式:一是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直接花钱做投资。去年也有扩大财政支持,但是广义财政支持大部分都用在了退税减费方面。退税减费在经济下行周期的乘数效应非常低,因为企业并不会用退税减费的钱扩大生产增加就业,而是用来维持企业生存。

另一个乘数效应比较高的方式是直接给消费者以及小微企业一些补贴。受疫情影响,在过去一两年中,消费者的就业和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虽然有一部分人有超额储蓄,但也有一部分人失业或者收入相比往年大幅降低,消费能力不够。此时如果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就能够比较快地促进消费,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消费的增加也会增加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和收入。我们常常说要帮助造血而不仅仅是输血,但是消费者也是市场主体,把钱给到老百姓手里,让老百姓去花钱,企业就有了收入,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输血给老百姓也能帮助造血。因此,今年可以适当考虑从中央财政或者是发行债务方面来增加对消费者的补贴。

2、适当降低首付比例和按揭利率

目前出台了支持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下一步是怎样使这个行业进入良性循环。这就需要不断恢复开发商或房地产企业稳定的现金流,也就是提高需求。居民部门仍然有一定的买房意愿,但是受疫情影响无法释放。可以调整房地产需求方面的一些政策,比如适当降低首付比例,按揭利率也还有下调空间。

3、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由于2022年外需不断放缓,企业收入也有所下降,导致今年制造业企业的投资信心并不足。要增强企业信心,除了经济的恢复外,在政策方面,一是要放宽民营企业在很多行业的准入,减少对民营企业的干预;二是过去疫情期间对中小企业采取的退税减费的措施,应该逐渐退出,不能突然退出,否则会对企业造成比较负面的影响。

成都渝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网络宣传办选自网络 

(责编:网宣黄怡竞)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电影《刺梨花开》首映式在黔西南州举行
  • 全域旅游看夹江 青衣水城舒展文旅大美画卷
  • “横店已经变成竖店了”!爆款短剧演员一天最
  • 高培勇: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选择
  • 钢铁行业遭遇五年来最难一年:钢企大面积亏损
  • 外资持续加码,来华投资主要有两大类型(2)
  • 专家称现有住房14亿人可能住不完,国家统计局
  • 微笑,从“齿”开始
  • 重庆金融机构优化绿色金融服务 助推绿色金融
  • 加快构建我国开发区新发展格局
热门排行
  • 1贵州:晴隆县召开“精准扶贫·数字晴隆”专
  • 2湖北:红河谷组群发展战略与对策
  • 3郑州跻身十强创新排行榜的实力是发展
  • 4四个加强,促进国企改革健康发展
  • 5****公益金缘何变成了“唐僧肉”
  • 6贵州:兴义市泥凼镇多举措“保驾护航”促小
  • 7郭喜林:中国企业家自重 才能赢得全球尊重
  • 8湖北:老河口市商贸流通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
  • 9苗凤军:唐山世园会打造盛世凤凰腾飞
  • 10经济学家洪银兴:常州的产城融合是一个可推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