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已经过去,但“双11”的购物狂潮显然仍在继续。从刚进入11月各大电商就开始造势,到今天打出“购物不止双11”的热销口号,“双11”俨然已形成了铺天盖地的信息狂潮,眼球轰炸,然而其收成是巨大的:支付宝单日成交金额571亿元,其余各大电商同样收货颇丰,“双11”似乎渐有形成文化节日的趋势。
然而,再仔细审视这在“购物狂欢”本身过后,我们不免会发现许多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以及它背后的思考,接踵而至。首先,最直接的疑问便是,所谓“双11史上最低”的口号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庞大的消费群体抢购的物品确实是为节日促销的折扣回馈还是经历了双十一先抬价后降价过程,各大电商也没有直面力证,不免疑云重重。;其次,也许经历一番熬夜辛苦“运气好”运气好终于抢到了心仪的商品,接下来迎接的只怕是漫长的物流等待。笔者曾在去年网购了几份书籍资料,正巧赶上双11,当日下单却月底到手,其间虽因工作需要却徒唤奈何。今年之势比以往更甚,广大的消费者只盼心爱的宝贝在漫漫长路上能快速且安全的抵达了。最后,即便是塞满的购物车里,确有双11大降价的好东西,可这整个过程里面,从前期的各种抢购攻略,到11日凌晨的守候,甚至有请假血拼网购的员工,在这里面投入的大量人力精力物力,怕是一笔消费者没有细算的帐吧。
在面临的问题出现之后,对它背后的思考,随之而来。随着人们支付习惯的改变,网购已经渐渐深入越来越走进人们的日常,然而从网上代购的各种假货,到前不久线上订餐的恶劣环境,网上购物正在面临许多亟需改进的问题。但这一切,在双11来临之际,已然完全被淡忘。商家卖家在“双11”以打折、,限时抢购这简单粗暴的“一招鲜”式绝活引爆网络,创造了营销奇迹。但是如果我们以完整的眼光来审视它,为何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关注,“双11”成交量中的退货率,投诉率?某种意义上讲,“双11”已经成为网购最大的遮羞布,在美丽的销售量泡沫面前,背后的质量,品质,监管等环节都被掩盖。这种昙花一现式的表演,于网购的正常环境创建难以产生互利共进的作用,网络消费要走上健康之路,只怕任重而道远。(文/孙迪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