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沪深股市再度拉出长阳,并修复了前几天大部分的失地。如今,市场距离近年来的新高也仅有一步之遥。
纵观过去近一年的时间内,以上证指数为例,指数从2000低点一直飙升至4986点,累计最大涨幅高达150%。期间,不少股票更是从个位数的价格飙升至两位数的价格。更有甚者,还能够暴涨至三位数的价格,完全出乎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料。
然而,在牛市行情持续火爆的大环境下,总有一些股票处于长期停牌的状态。显然,对于身处这类停牌股票的投资者而言,确实感到了无奈。
据数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证券市场共有397家上市公司处于停牌的状态。其中,有25家左右的上市公司是从2014年开始停牌的。更有甚者,部分上市公司的停牌时间长达九个多月。
笔者观察了一下数据,其中,中兴商业是从2014年8月18日起停牌至今,累计停牌时间长达九个多月。与此同时,中捷资源以及皖江资源等股票也是从2014年9月初停牌至今,累计停牌时间长达近九个月。
股票停牌,既可以认为是好事,又可以认为是坏事。因为,对于过去多数停牌股票而言,经常会发生意外的惊喜,由此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乌鸦”变“凤凰”的机遇。
列举一个例子,就如前期长期停牌的春晖股份。该上市公司自2014年5月30日起停牌,停牌时间长达九个多月。不过,在2015年2月15日晚间,春晖股份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每股3.32元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0.09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3.5亿元。其中,33亿元用于购买香港通达100%股权,0.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与此同时,公司宣布自2015年2月16日起复牌。
自复牌之日起,春晖股份的股价就出现持续飙升的走势。自其停牌前的3.78元大幅飙升至近期最高的15.49元,累计涨幅相当巨大。此时,长期守住这只股票的投资者,也获得了理想的回报。
不过,上市公司长期停牌并非一定属于好事。当然,还存在不少重组失败等案例。此时,对于不少长期守住这类股票的投资者而言,确实是一次重大损失。
笔者认为,在牛市中,无论上市公司的停牌结果是好还是坏,如果陷入长期停牌的局面,则必然会损害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停牌主要存在两个目的,一个是维护信息公平、信息对称性的原则;而另一个则维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显然,在牛市中,对于身处上市公司长期停牌的投资者而言,先不论上市公司停牌的结果好坏,投资者已经完全跑输了同期指数的涨幅。如果上市公司停牌结果偏多,则后来的股票上涨也仅仅属于补涨的行为。退一步来说,一旦上市公司的停牌结果偏空,则最后投资者不仅错失了牛市的获利空间,而且还要为上市公司的利空结果埋单。
事实上,纵观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上市公司长期停牌的案例屡见不鲜。其中,在停牌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巧妙借助政策的漏洞,实现长期的延期复牌,以此来达到上市公司的最终目的。
其中,最为普遍的是,上市公司多以迷糊的信息披露来迷惑投资者,并以此为其重组或者其他重大事项谋求更多的停牌时间。更有甚者,上市公司喜欢与投资者玩起“文字游戏”,多用“拟筹划”“尚在商议”等字眼,来申请延迟复牌,从而进一步拖延了上市公司的复牌时间。
上市公司长期停牌的现象,确实已经存在了多年。期间,管理层也特意颁布相关的政策,来规范上市公司长期停牌的乱象。但事实上,因政策的可变动空间很大,上市公司容易抓住政策的漏洞,以此给自身延迟复牌增添了借口。
不可否认,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可变动空间大,直接利于上市公司的任性停牌。
就以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规定为例,本来上市公司应当承诺自发布进入重大资产重组程序的公告日起至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者草案首次披露日前,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0个自然日。
然而,在具体规定中,却明确了上市公司确有必要延期复牌的,上市公司可在停牌期满前按本所有关规定申请延期复牌,累计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
显然,从上述案例中,上市公司即可轻易抓住政策的漏洞,成功为其延迟复牌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笔者认为,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上市公司长期任性停牌的行为确实得治!而投资者也不应该成为上市公司长期停牌的受害人。
至此,对于管理层而言,一方面要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停牌行为,不能让政策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大对这类上市公司的惩罚,并及时给相关的投资者制定完善的补偿措施,从最大程度上弥补投资者的损失。(文/郭施亮 网络媒体著名财经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