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道德的底线,穿越法律的禁区”,这是中国乳制品产业2008年的真实写照,三鹿倒下,三聚氰胺事件波及全国大部分乳制品,几乎无一幸免,自那以后乳制品产业萎靡不振,力不从心。六年过去了,其病状亦未能痊愈。社会责任的失守,社会信誉的丢失,至今国内乳制品行业依旧被笼罩在那年的阴影中,久久不能自拔。
2014年年底以来,国内奶牛养殖户杀牛弃养现象频频出现。记者近日在北京、山东、陕西等多地采访发现,由于原奶价格低迷,奶比水贱,收购价每公斤仅1元是山东对全省奶站监测的结果,一些地区倾倒鲜奶。卖牛宰杀现象仍在持续,养殖户损失惨重。(《经济参考报》2015/6/23)
贱奶的出现,笔者从网络上看到,大部分消费者并是不抱同情的心态。而是会无情的丢下一句话“就作吧,活该”。或许我们会觉得这世界“真冷”,但笔者想说的是“奶比水贱”不是偶然,这恰恰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病根的外在体现。确确的讲,这是乳制品行业自己为自己种下的病患,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的乳制品安全问题。在消费者心中伤疤虽好,伤痕却不能痊愈。
其实,国内乳制品产业自零八年就开始病了,看似“蹦蹦跳跳”,实则未能有所好转。这些年国内乳制品产业的都在积极反省。然而原本是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的问题,却被行业内理解成为企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时的激进。明明是社会责任心的失守,偏偏理解为生产工艺落后和管理问题。本来是冷了消费者心的问题,却往往又被理解为在市场上简单的产品占有率下降。业内人事也都纷纷探索各自的产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却忽略了整个产业阴影下曾经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奶比水贱是国产乳制品存在安全隐患早已根深蒂固的结果,而不是单个产品或者某一个事件的问题。
常言道:“大病需猛药治,不破不立,大乱方能大治”,中国乳制品行业在经历了6年有余的时间,在大部分消费者心中依然贴着“有毒、谨慎食用”的标签。“奶比水贱”这是乳制品行业产品安全,社会责任心失守,以及消费者信心丧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物。切勿侥幸的以为只是产业落后,或者经营不善导致的价格问题。这不是通过什么产业的机械调整、生产工艺的提升和市场价格的把握就能从根本上改变的。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治愈倒奶之痛,固然重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安全保障,重树社会责任心和社会信誉,维护道德和法律红线。否则谈什么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都是空谈,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也终将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文/陈稽元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