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科技 >

科学家该到哪里讨公道

2010-10-12 | 来源: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不少只要认真调查就可得出明确结论的学术官司,却三年五年搁置在那里,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出来裁决

    医学教授肖传国10月10日被一审判处拘役,对这场由“学术打假”升级而来的“雇人袭击”事件的讨论却远未结束。“肖教授太冤了,方舟子这种小人就该打”,“判得太轻了,将来谁还敢学术打假”,这种“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的争议,还在持续。

    科学是最公道的东西。1加1不会因为你是国王就等于3,地球也不会因布鲁诺的火刑就停止绕太阳转动。然而科学家之间的不少纷争,现在却要向外行的公众“讨公道”,甚至像肖传国那样动用“私刑”,如此情形令人警醒。

    肖传国雇凶伤人,当然是极罕见的案例。但如果因此而被这种小说式情节的“激烈精彩”所吸引,陷入个人恩怨、性格分析、世故人情等具体细节,那么我们就可能沦为“起哄架秧子”的看客。只有从这一“难得如此透明”的偶然案例中审视出规律性的认识,才有可能稍稍挽回一点中国科技界在此类事件中遭遇的声誉之损。

    应该看到,肖传国事件固然是个案,但它所暴露出的科技工作者群体“失范”现象,却不是孤立的。对位子、票子、房子、弟子等学术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对学术研究不合时宜的管理方式,构建成一个扭曲的磁场,让身处其中的人不同程度地受到“磁化”:有的是不得已而就范,有的是勉力适应“跟上潮流”,有的则是看到了钻空子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剽窃、抄袭、学历造假、夸大成果、骗取经费、评审走过场、学术界小圈子……种种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终至“学术打假”成为一种准职业行为。

    照理说,科学界是最具“自净机制”的群体。以对待真理的态度严格对待虚假和谬误,以文明公允的方式化解文明的纷争、处理不文明的行为,是这个群体不容置辩的“行规”。毕达哥拉斯将发现无理数的学生推下大海,这样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不要说造假的舍恩、黄禹锡受到严厉的处罚,即使仅仅是“不那么职业”的兰迪——他在发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之后,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急功近利行为——也名声受损,并因此连累自己的弟子。

    遗憾的是,这种自净机制在中国科技界正面临失灵的危险。化妆品有隐患,监管部门虽然反应稍慢,但终归有反应;突发性事件,责任方尽管有时候稍显迟钝,但终归有反应。而不少只要认真调查就可以马上有明确结论的学术官司,却三年五年搁置在那里,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出来裁决,只剩下方舟子等寥寥数人领着一群网友和媒体进行“缺席审判”。这样讨来的公道,即使科学严谨,也难免程序正义之失;即使偶有斩获,也终归难以持久。

    试想,假如肖传国与方舟子的论争从一开始就有权威机构介入,公正裁决,何致如此久拖不决,最终激化为人身伤害?

    现在,肖传国事件的刑事处罚已有初步说法,但“肖氏反射弧”这一科研成果的成色到底如何,则还暂时看不到有公道判定的前景。谁来给学术纷争一个公道的判决?谁来给科技界以公平公正的指引?这才是我们最需追问的答案。(杨健)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签约15个项目71.5亿元!民权第七届冷博会开幕
  • 研究:一种基因突变可助推肺炎链球菌产生耐药
  • 一种纳米材料,以99.99%高纯度领跑行业
  • 政策助推智能网联汽车“驶”向万亿级产业赛道
  • 美国医生第二次将转基因猪心脏移植给患者
  • 新型电力系统需加快关键技术创新突破
  • 国内首条L4级别自动驾驶智慧高速应用在即
  • 若“一车一桩”,小区扛不住:新能源私家车充
  • 全球首个基因工程菌团体标准在浦东发布
  • 科技人物 |汪应洛 | 做心怀“国之大者”的大
热门排行
  • 1张雨:科研腐败部长怒 后果是否真严重?
  • 2以勤奋和智慧造就“长生不老”
  • 3屠呦呦喜获诺奖,科学界仍需努力
  • 4苗凤军:神十飞天再扬国威
  • 5唐杰强:人才支撑 夯实中国科技创新之路
  • 6郑勇:留下高科 腾飞未来
  • 7科研经费漏洞亟需制度补台
  • 8河北蓝领发明家成功三部曲
  • 9顶天立地是科技战略的关键
  • 10科技部:科研经费应真正全部用于科研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